EIM.Lipson 立普生企業投資管理(Enterprise Investment Management)

 


首頁   上一頁


立普生觀點 (Lipson Perspective)第十 九頁

 

Lipson.Thinking(s) 2009.50 (立普生這麼想)

公司治理的初步,就是「酬勞制度」的建立。

台塑集團(FPG)宣佈取消董監酬勞,2007年台塑四寶董監酬勞是稅後純益0.06%,合計有1.4億元。2009年台塑內部董事取消董監酬勞,外部董事改為每月十萬元固定酬勞。
巴菲特25年來在Berkshire Hathaway年薪10萬美元,該公司最高薪的是其財務長年薪78萬美元。
最近被押的金融騙子Madoff生活豪奢,每個月公司得支付他14萬美元的保標費用?AIG要發4.5億美元高額紅利給差點害公司倒閉的金融商品主管,理由是唯有這麼高的獎金才能留住「金融人才」?而這些人才設計數兆美元的CDS,害美國政府提撥1,800億美元接收AIG

莊子:彼竊鉤者誅,竊國者諸侯。

巴菲特多次公開抨擊企業無節制的主管薪酬,他的公司從不標榜「高薪」,也不任意發給員工紅利或股票選擇權。
被高額紅利獎金吸引的,絕對不是優良企業的真正人才,這些人可能是企業的「人財」,最後害得企業是「人財兩失」?

標榜高薪的公司不值得投資!理由很簡單,如果只有用金錢才能吸引一流人才為公司效命,證明這家公司的經營者就是二流的。

 

 

Lipson.Thinking(s) 2009.49 (立普生這麼想)

遠離有毒的東西(投資或消費)

企業的環保意識成為新世紀關鍵的競爭力量,消費者或許沒有能力去改變商業運作,但他()們可以透過選擇(可能是投資可能是消費)親近有機的,遠離有毒的。
企業有毒的東西,可能是營收、商品或服務;可能是資產、文化或理念,前者看得到易察覺;後者是無形且根生地固很難改變。
譬如:有些企業是一群很自私自利人成立的,眼中只有短期利益,時間久了就發展出有毒企業?有毒企業官商勾結、利益輸送、會計作假及消費欺騙等不好的事情呈出不窮,對社會經濟環境都造成長時間的惡性循環。

L. Nichols (心靈課程創始者):你是自己命運的設計師,你就是作者,你撰寫故事。筆在你手上,結局就是你所選擇的一切。

有毒的東西可能是個壞的念頭、不好的習慣、行為不良的人、沒有社會責任的公司、破壞環境的商品及服務、報導不實的媒體?
持有有毒企業股票就像持有有毒東西一樣,有毒資產不但不能增值,還可能不斷地貶值喔。

智慧型投資人選擇優良企業,遠離有毒企業。後者或許很會賺錢,但傷害別人、傷害環境、甚至傷害心靈,所以不值得投資喔!

 

 

Lipson.Thinking(s) 2009.48 (立普生這麼想)

貪則貧,這是投資定律之一。

擬定投資計劃有二個元素最重要,就是IT(I:報酬率、T:回收期)
任何投資計劃要能試著估算,這個投資能賺多少錢?多久才能資本回收?其中隱含的「預期投資報酬(Expected ROI)更是重要。
如果以15-20%為預期投資報酬率,表示資本投入需要3-5年;10-15%則是5-8年。如果你預期資本回收是1-3年,表示你期望的報酬率是25%以上?
太高的投資報酬預期,暗示著投資人(計劃)的「貪念」。

葛拉罕(投資學之父):愈商業化的投資,愈需要智慧。

貪者,想今日之財,眼光看得很短很勢力。對於短時間看不到的,貪者無法理解體會,只重視拿得到摸得到的東西。
貪者,財富守不住,無法投資長期累積資本。致富的過程是需要時間的,千萬不要相信任何「短期致富」的計劃?或者以此糊口的人的觀念及方法?
為什麼貪則貧呢?因為貪念嚴重影響投資決策,導致選擇高風險高報酬的投資標的,甚至會把投資轉為投機。

貪、瞋、癡、慢、疑的核心點就是一個「貪」字,對市場的貪婪及恐懼,同樣也是個貪字。漲時急買是貪;跌時急賣也是貪。貪必貧;不貪必足必富。

 

 

Lipson.Thinking(s) 2009.47 (立普生這麼想)

股票分析就是公司分析

我們可以作個簡單實驗,當你買進某家公司(股票或公司債),我來當提問者,問你有關該公司的任何問題或故事?問答時間一小時,你能侃侃而談且會愈說愈多 愈有趣嗎?
我們換個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你有一位好友要創業,找你當合夥人。如果我問你有關這位朋友的事或他的想法,你肯定可以講上半天,對他的認知及瞭解吧?

巴菲特:投資的基本觀點是把投資股票當成投資事業,投資時,我們便把自己當作企業分析師,而不是市場分析師或經濟分析師,更不是證券分析師。

大多數人認為投資房地產有賺到錢,但是投資股票沒有賺到錢?
原因可能是投資人對房地產與股票,採用不一樣的投資方法吧?
前者穩健長期持有;後者積極短線交易。
前者的本質是房子;後者的本質是公司。
這房子值多少錢呢?出租可以租金多少呢?不是隔壁房子最近賣多少錢吧?
Lipson
認為研究這家公司,才是股票投資的基礎(Basic),其餘都只是投資決策的參考(Reference),只可惜多數投資人本末倒置喔。

買股票就是買公司的一部份;股票投資也是企業管理的一部份。

 

 

Lipson.Thinking(s) 2009.46 (立普生這麼想)

有時候,問題比答案還重要。

點出問題、指出錯誤,並不需要去批評或責備別人?批評讓人心生防備,急於為自己辯解,傷害其自尊及引發忿恨,反而無法自己反省及阻礙改善精進。
人人都希望受到欣賞而不是批判,界定問題要針對「事」而不是針對「人」
其實真正的答案或許就在人們心裡面,激發他()們深入思考,建立正確的價值體系,當問題確認了,答案自然浮現。

D. Carnegies (美國勵志作家):批評於事無補!卡內基課程第一項原則:不要批評、責備或抱怨。

資本顧問(Capital Advisor)界定問題比尋求解答還困難,什麼是問題的核心呢?還沒有確認問題所在,根本不可能有解答的。
Lipson
幾年前會在各地商業會舉辦「投資講座」,上課時可以感受到學員們「想知道答案」的迫切。事實上,有些事是沒有答案的;有些則問題不同答案也不同。投資沒有標準答案,這也是投資迷人的地方。如果有人告訴您,他已經找到一個或一套「投資定理」,放諸四海適用於每個人,請不要輕易相信他的話。

顧問就是「問問題的人」?資本顧問不是指導(指揮)別人,解決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避免問題發生」。顧問執業準則:「好顧問婉轉點出錯誤所在,讓別人保住顏面,幫助別人留下好名聲。」

 

 

Lipson.Thinking(s) 2009.45 (立普生這麼想)

你不掌握自己命運,別人會幫你掌握。

商業活動根本無法保證「穩賺不賠」,特別是其獲利來源不透明;或者報酬率偏高;或者完全沒有波動的報酬記錄?
類似老鼠會以高報酬吸金,已經沒辦法再騙人。改成每年穩定10%或每月2%報酬率,持續支付收益取信投資人。以前他們喜歡以「投資公司」名義,現在改為「避險基金」名義。不只個人投資受害,連專業的法人投資機構也損失慘重。

J. Welch(前任GE.CEO):你不掌握自己命運的話,別人會幫你掌握。

管錢的人不能管帳;管帳的人也不能管錢。
特別是不能清楚解釋投資方法或內容,這讓投資人的資本變成黑箱作業Bad Money。即使是標榜長期穩定獲利的避險基金,投資時也要非常小心。
Madoff Scheme 翻版,美國對沖基金經理人Nadel,宣稱其在2008還是有8%獲利,後來被發現是投資詐騙?
被害的一位內科醫生沮喪的說:我不知投資時該相信誰了?

投資時,您真的只能相信自己。千萬別因為某人相信?或因為某機構相信?所以您就相信?這相信的代價絕對超出您的想像。

 

 

Lipson.Thinking(s) 2009.44 (立普生這麼想)

經濟的平等主義,人人致富的社會。

近幾年M型經濟社會論點受到重視,被解讀為中產階級結構改變。但是如果深思這個現象,也會發現這也可能是一種正面的「經濟平等主義」新體現。
中產階級往中下層經濟移動,原本上中下三層的區隔限制,新社會只有一個很大的「平等階級」。隨著企業的科技、管理能力提升及經濟環境景氣變動,這個平等階層可能會往右微移(中下層),或者往左微移(中上層)

美國獨立宣言(1776年費城):真理不證自明,人人生而平等,是造物主之所賜,擁有包括:生命權、自由權、追求幸福之權利。

經濟平等主義也像政治平等主義一樣,企業經營者應該用心觀察這個重要的商業變化。我們看2008 Crash后的McDonald’s Wal-Mart的營收表現,就可體會「平價」,人人買得起平等均富的新世紀來臨?
芬蘭教育體制:一個學生也不放棄!這種平等精神最讓Lipson感動。
經濟的平等主義應該是:人人都有致富的權利及義務,這才是真正的大同世界,沒有一個人應該永遠是上層人或上層人。對企業管理而言,人人都應該受重視,不管他是股東、客戶、員工、供應商還是社區居民及地球人。

自由市場的核心是紀律;平等經濟的核心是均富。偉大的企業家,照顧每一個人,根據他()的努力貢獻分配財富資源,沒有一個人是例外或應該被放棄。

 

 

Lipson.Thinking(s) 2009.43 (立普生這麼想)

用錢與用人是經營事業最難的部份

有些企業經營者很會用人,但是不會用錢;有些則會用錢,不會用人。錢有錢性;人有人性。錢與人是企業最重要的兩項資源,有錢不一定有人,但企業有人才可能累積財富。評估那家公司值不值得投資?或做公司分析時,觀察經營團隊怎麼用人?如何用錢?是個很重要的關鍵。什麼人用什麼人;什麼人持有什麼錢。相同本質的人聚在一起;相同本質的錢也匯集在一起。

巴菲特:在評估人時,你要看三種品質:品格、智慧和活力。如果少了品格,另兩項會害死你。

金錢是客觀個體,使用的人才是主觀個體,錢握在不同人手上就成為不一樣的錢。
金錢一樣有三種品質:品格的錢、智慧的錢、活力的錢,其中品格的錢最為重要。
我們經常評估「金錢的量」(譬如:國家GDP或公司Revenue),而忽略了「金錢的質」。這道理很像是大自然的空氣及水,品質好壞對健康影響很重大。
企業經營者或投資人要深思企業擁有金錢的品質,good money千百倍於bad money喔!

用人與用錢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關鍵,智慧投資人只要用心觀察,就能尋找出有品格、有智慧、有活力的優良企業。

 

 

Lipson.Thinking(s) 2009.42 (立普生這麼想)

看似不可能的,是可以達成的。

設計澳洲雪梨歌劇院的丹麥天才建築師John Utzon,在哥本哈根家中辭世,享年90歲。澳洲舉國哀悼,劇院降半旗致哀。雪梨歌劇院三面環海,造型有如帆船揚帆待發,每年吸引750萬觀光客造訪。Ulzon的設計被其他建築師認為不可能完成,但他證明了看似不可能的建築設計是可以達成的。

潘健成(群聯電子總經理):每個問題都會有解決方法,端看是否用心尋找。解決問題事實上是一種樂趣,而創業就像生活一樣,只要想把事情做好,就一定可以做好。

人事時地物錢都跟「心」有關連,「看似不可能的」可能只是自己的心受到限制,以為這是達不成的。事實上,可能努力還不夠或還沒找到解法。科學上有都多物質特性還沒被我們發現,很多新材料是我們不知道的。新技術會一直出現,以前的不可能將變得輕而易解。
從另一個角度思考,很多事或物現階段(State of Art)屬於無解的。或許還需要很長時間的智慧累積才能解開;或者它的解答就是「無解」。
對投資人而言,市場預測就是典型的現階段無解的命題。
短期市場波動受到太多變數影響,智慧投資人承認自己無法預測價格走勢。

有些不可能的,是因為人受到限制;有些以為可能的,是因為不知道人的限制。

 

 

Lipson.Thinking(s) 2009.41 (立普生這麼想)

投資的「心」與「術」

什麼是投資的心,葛拉罕的「業主心態」(Ownership)可謂一語道破。
股票投資的主體是企業,而投資人就是企業的老闆之一(Boss Attitude),這個「心」是做投資決策的重要核心。
什麼是投資的術,葛拉罕的「市場先生」(Mr. Market)是最佳的詮釋。
投資人要瞭解股市的特性,知道企業價值與市場報價的差異,及市場眾多參與者內心的貪與怕。

林義傑(世界超馬冠軍):在撒哈拉沙漠搏鬥111天痛苦不堪時,他的醫生激勵他。「如果你心沒有在終點,則你人將不會到終點。」

古代習武者要先練內功,只懂招式但沒內功是無法致勝的。
投資是一種專業,這也是為什麼Lipson多年來不鼓勵一般人買股票的原因。
不能道聽途說,也不能自以為是,沒有用心研究的投資跟賭博是一樣的
投資學可分成「心」與「術」二部份,大多數投資人花時間在術的學習,但是「沒有心的術」,就是還沒有真懂,還是無法股票投資致富。只談投資技術,不探討投資意義及原則的人,投資失敗是必然的。

你的心在那裡,你的人、你的錢就會在那裡。「術」是要用「心」來運作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