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M.Lipson 立普生企業投資管理(Enterprise Investment Management)

 


首頁   上一頁


立普生觀點 (Lipson Perspective)第二十 八頁
 

Lipson.Thinking(s) 2009.140 (立普生這麼想)

愛因斯坦說他自己99%可能是錯誤的,我們呢?

大家耳熟於愛迪生的99%努力1%天才,較少人知道另一個聰明的科學家愛因斯坦的99%錯誤1%正確。幾千年前的哲學家蘇格拉底就很肯定的指出,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什麼也不知道啊!

愛因斯坦: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有99%可能是錯誤的。

在投資上,錯誤一點也不可恥,投資犯錯也不足為奇!如果能真心體會99%錯誤的道理,他()就可能是位智慧投資人喔!立普生(Lipson)欣賞且尊敬承認犯錯、謙虛檢討的投資人,這些人都是我的導師。很少犯錯或者還沒有犯錯的人,表示在投資道路上才剛起步而已。

99%錯誤」體會學無止境,知道得太少了;體會自己的極限,容許錯誤發生。

 

 

Lipson.Thinking(s) 2009.139 (立普生這麼想)

財富不如心富

「富」一口田之家,我們追求富足,不是追求錢財。心理學家研究證實,錢財與幸福快樂生命富足沒有直接關聯性。收入很高錢財很多就是富人,這實在是一種很大的誤解,他們是「有錢人」但不一定是「富足的人」。

證嚴法師:即使再富有,財子壽都滿足,還有生老病死啊!其實,財富不如心富,時時保持感恩,知足的心,心靈富有就是最幸福的人生。倘若富有錢財,心靈卻常患得患失,就是富中之貧的人生,也是一種苦難吧!

投資是致富之道,如果投資之道只是賺錢之道,那麼「成功的投資人」也只是個會賺錢的生意人,而不是位「成功的人」。

心中有愛貧亦富,只要步步踏實,培養富有的愛心,就是社會的清流。

 

 

Lipson.Thinking(s) 2009.138 (立普生這麼想)

你怎麼看待股票,股票怎麼看待你。

西方哲學的黃金律類同於東方思想的因果論,種什麼得什麼!想要獲得什麼就得先那麼栽!你視股票為賭博,股票就視你為賭徒;你認為股票是投機,股票就叫你投機客;你把股票當成投資,股票就認定你是投資人(股東)

Golden Rule:凡你對別人所做的,就是對自己做的。給予的人,真正接收的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從別人那裡接受到的善惡、幫助、傷害,其實是我們自己給的。

股票就像是一把劍,您才是真正用劍的人喔!你愛自己,別人就愛你;你愛金錢,金錢就愛你;你愛股票,股票就愛你;你愛企業,企業就愛你。

投資的相對論:你投資,別人也投資;你投機,別人也投機喔!

 

 

Lipson.Thinking(s) 2009.137 (立普生這麼想)

學到「互相讚美」的重要性

猶太人的安息日停下所有工作,只做一件事:讚美主!事實上,讚美神就是讚美天地萬物、讚美別人也讚美自己,這正是聖父聖子聖靈三合一的奧妙啊!

陳國都(Order家具創辦人):繳了近3萬元學費,參加卡內基訓練課程,學到了互相讚美的重要性。上完課後,每天至少寫一張讚美卡給周遭的人,用心在公司內營造「讚美」的企業文化。

50年前很年輕的巴菲特,也是狠下心來交出100美元支票去上卡內基課程,學到人性裡最渴望的需求就是「得到別人真心誠意的讚美支持」!滿足需求是企業永續的基石,經營者對「人性渴望」的體認,也是事業成功的重要原因。

讚美是很強大的激勵力量,讓人的潛能3-5倍發揮,潑冷水則剛好顛倒。

 

 

Lipson.Thinking(s) 2009.136 (立普生這麼想)

股票代表一門生意,不是螢幕上的一堆數字。

顧問阿呆以前設個「企業研究所」,由企業人士及經營者組成,每個月邀請投資界(證券、投管及創投)的學長聚會研討。只是有個小問題,就是無法避免與會者之間對市場行情的爭論。事實上,每個人對市場行情的看法,都是對的也都可能是錯的。爭辨誰對誰錯,實在是浪費大家寶貴的時間呢?

巴菲特:股票代表一門生意,不是螢幕上的一堆數字。要避免與人爭論市場的行情!

投資不只是數字,爭論數字跳動實在是對投資很大的誤解。投資是生意,如果是爭論生意如何做得更好?這才是有價值的商業研討啊!

股票代表企業,企業就是生意。不談生意談股票(市場與價格),這不是很奇怪嗎?

 

 

Lipson.Thinking(s) 2009.135 (立普生這麼想)

價格與價值一樣重要喔!

生意之道(或可說是投資之道)就是:「想要的東西」與「付出的價格」這兩個主體,東西選對了,如果付出的價格錯了,一樣是個失敗的生意。

巴菲特:為了想要的東西,付出太多錢,永遠是錯的,急躁是你的敵人。

投資比較像生意,而不像專業,這也是投資人很難體會的觀念之一。專家不一定是個好投資人,好投資人也不一定要成為專家。這就像是,醫生不一定健康是一樣的道理啊!為什麼商學學者(金融專家、財務專業人士)的投資成績,並不比一般人優秀呢?「付出太多錢」可能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吧?

付出價格多少呢?正可彰顯投資人的心是否急躁?急躁是投資的敵人,冷靜是投資的朋友。

 

 

Lipson.Thinking(s) 2009.134 (立普生這麼想)

快樂經濟學

Kahneman專注在「快樂經濟學」研究領域,他認為大家普遍認為,高收入與好心情有連帶關係,這多半是一種錯覺。

D.Kahneman(諾貝爾經濟學家):我們認為一般人誇大了所得財富對幸福快樂的貢獻,因為在評量自己時,個人所得似乎不能長期左右生活滿意度。

在做決策或判斷時,我們習慣於將注意力擺在物質層面,而非精神層面。因為物質可以計量,容易估算價值。但是,對於不可計量的事物(愛與意義),因為無法算計,也就被忽略或輕視了。

財富與地位無法提供永久的快樂!快樂不是物質,不能外求,「快樂」應該是個人的終極貨幣吧!

 

 

Lipson.Thinking(s) 2009.133 (立普生這麼想)

不要只想著前進,也想想後退的路。

生命有進有退,有時後退也是另一種前進吧?如果前面可能是深淵,選擇比較長比較艱辛的路,是不是更正確呢?

巴菲特:如果無法降低風險,就放過可能到手的財富吧!

投資的獲利與風險是二面一體的,大多數人看到或只在乎獲利,只有很少數人用心在風險上。投資管理就是風險管理,如果投資也是一種冒險,那麼很顯然的「保命」將是最優先考量因素。本都沒了,那來的利呢?只可惜利的誘惑太大了?或者冒險的刺激太大了?「退」是投資贏家是少數的最大原因吧?

認輸才會贏!聰明的投資人可以靜下心來自己想想,那「到手的財富」是福還是禍呢?

 

 

Lipson.Thinking(s) 2009.132 (立普生這麼想)

生命在每一方面本來就是富足的

受限制的事或物,來自於受限制的心與靈。如果心靈不能富足,身體掌握的任何東西都不可能有價值的。所以,物的價值是由心給予的,知足的心就產生知足的人、事、時、地、物及錢。經濟理論的「資源有限」是針對使用效率及效益,事實上我們對資源的瞭解是真的很有限的,如何充份運用資源,都還是個大哉問?更別說還有很多資源我們還沒發現呢?

證嚴法師:路走對了,再遙遠也有到達的一天。

投資確實是致富的好方法,但也不是唯一的方法。如果生命富足才是我們的最終目標,那麼人人都被造物主賦予「致富的權利」。

人人致富,這是天賦人權的一部份,只要還活著就應該要富足。

 

 

Lipson.Thinking(s) 2009.131 (立普生這麼想)

投資的寶石與沙粒

2008 Crash優良企業股價腰斬再腰斬,市場把寶石視為沙粒?這有點像,原本表現優秀的人,因為一時犯錯表現失常,我們就認定他是不優秀的人,這樣的主觀判斷是否正確呢?還是一樣這個人啊,不能因為環境不好,一時沒有好成績,就誤認為他已經變壞了?

莎士比亞:寶石雖落在泥土裡,它仍是寶石;沙粒雖被吹到天空上,它還是沙粒。

智慧投資人在乎這家公司是寶石還是沙粒,不在乎它飛上天空還是落在泥土。
股市大跌時,低價的寶石仍然值錢;就像股市大漲時,高價的沙粒一樣不值錢。

同樣道理,把葡萄乾與糞土混在一起,仍然是糞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