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M.Lipson 立普生企業投資管理(Enterprise Investment Management)

 


立普生觀點 (Lipson Perspective)第五頁


人靈魂最深的渴求是被人瞭解
投資決策就是我們選擇的過程
您在追趕什麼?它不一定在前面啊?
投資什麼?真的無可奉告!
生氣與受氣
從投資人到資本家之路
The road from Investor to Capitalist
培養「問自己」的習慣
專業的關鍵:真愛與熱情
優良企業的真善美:真(品質)、善(品格)、美(品味)
投資課程最重要的部份就是實作(Implementation)及決心
(Commitment)
金錢與智慧,那一樣比較重要(Money or Wisdom)
智慧投資人,個性獨立有主見。
老師在那裡,學校就在那裡;學生在那裡,教室就在那裡。
生命富裕的秘密,「就是這個光」。
真正的收藏家只有5%,其他都算收集者。
在他人面前與在自己面前之間,有很大的差別。
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巴菲特指標。
不要研究怎麼賺錢?只要想出能貢獻價值的產品或服務,金錢自然會來找您。
經濟的大同世界:窮人,拾遺不昧;富人,暗中施捨。
線性思考:漲時看漲、跌時看跌?
公司治理的初步,就是「酬勞制度」的建立。
遠離有毒的東西(投資或消費)
貪則貧,這是投資定律之一。
股票分析就是公司分析
有時候,問題比答案還重要。
你不掌握自己命運,別人會幫你掌握。
經濟的平等主義,人人致富的社會。
用錢與用人是經營事業最難的部份
看似不可能的,是可以達成的。
投資的「心」與「術」
這是我的責任啊!承擔多重的責任,職位就可有多高。
好公司一定有令人尊敬的企業家
不盲從的勇氣
感性投資,能讓我感動的公司我才買。
投資學術化與實用價值的矛盾
商場如戰場,最忌諱的就是「輕信」。
這家公司值多少錢?
沒有節儉觀念的公司,不值得投資。
資本支出(CAPEX)控管攸關企業生死
智慧投資人很關注自己的缺點,而非別人的缺點。
 


 

Lipson.Thinking(s) 2009.30 (立普生這麼想)

人靈魂最深的渴求是被人瞭解

尊重市場裡每位參與者,尊重市場、尊重企業經營者、尊重商業環境。
尊重的心理感覺帶來自重與自愛,尊重別人的人也能自我約束,不膨脹自我。
資本市場裡每位參與者都可對市場做出貢獻,他()們的投資決定也應該受到百分百的尊重。
同樣道理,市場走勢也一樣要受到尊重,不是與您想法不同的人就是不對的?您的對是因為您的預期與實際接近,但是您的預期與別人的預期是不相關的。

H.James(心理學家)The deepest hunger of human soul is to be understood.

Lipson體會到:不要浪費時間與人爭辯市場價格or決策對錯也不要浪費時間在觀察誰的價格猜測正確?誰的猜測不正確?每位資本市場參與者(個人或機構)都是對的、也都可能是錯的!沒有誰一定對or誰一定錯?這正是投資領域迷人的地方。同樣的決策,有時是對的有時是錯的;同樣的人,這時對但那時錯。

人性中最深的渴望就是「被別人瞭解」,智慧投資人修養自己去尊重市場、尊重別人,培養自己去瞭解市場、瞭解別人。

 

 

Lipson.Thinking(s) 2009.29 (立普生這麼想)

投資決策就是我們選擇的過程

那家公司值得投資?應該挑選那種股票呢?選擇的過程(The Process of Selection)就是投資決策的本質。
有很多不同的標準(Critical)可以遵循,但是最重要的選擇標準是「事業經營者的才與德」。優良企業的經營者必然是才德兼備的優秀人才,這就像我們選朋友、選合夥人或挑戰女婿媳婦一樣,除了看學歷、工作經驗、看外表還要看內在。

Bergson(心理學家):人類是唯一能創造自己命運的動物,而人的生命卻遲遲無法覺悟。

有智慧的投資人挑選由「誠實的聰明人」經營的事業,誠實非常重要,如果您對這經營者有一點點人格懷疑,一張他的公司股票也不要買進。聰明也很重要,愚笨者經營的是普通公司,不值得長期持有,當他的合夥人;雖然他是個好人有美德,但事業是將本求利的機構,這也是企業存在的責任。
行為科學研究人的性格決定其命運,如果再深入解析個性(Personality),更是驅動投資決策及行為的重要原點。
為什麼買這個不買那個?為什麼交個個朋友不交那個朋友?

選擇就是決策(Selection is Decision-Making),選擇的過程就是在創造自己的命運,選擇也能決定您的命運喔!

 

 

Lipson.Thinking(s) 2009.28 (立普生這麼想)

您在追趕什麼?它不一定在前面啊?

投資的目的(purpose)是什麼?「賺錢啊!」揮棒落空?
請您先停下追求金錢的腳步吧!您要的或許不在前面呢?靜下心來想想,或許您已經很富有了,還要賺多少錢呢?金錢屬於物質富有,您的精神富有了嗎?

猶太經典:你怎麼知道生活是在你的前面,而不是在你的後面呢?你這樣漫無目的地往前跑,只能使你的生活很累。你應該靜下心來享受你現有的生活,也許美好的生活正在後面追趕你呢?

Lipson深刻體會到,不只投資觀念及方法,投資哲學更是牽引智慧決策的核心。投資哲學因人而異,沒有誰比較高深、誰比較膚淺。有點類似一種信仰,有深信不移的投資哲學(中心思想)必能產生巨大的投資力量。最危險的就是沒有自己的投資哲學,沒有自己的理念就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為什麼這麼做?這是沒有靈魂的投資,也是最危險的投資

如果您追趕的是別人的路,請先停下腳步吧!走自己的路,讓其他人去說吧!生命是您的不是他()們的,不是嗎?

 

 

Lipson.Thinking(s) 2009.27 (立普生這麼想)

投資什麼?真的無可奉告!

幾年前,阿呆剛拿到MBA學位,在企業界擔問管理顧問。有位死黨知道阿呆從事企業投資方面工作,只要股市熱絡,他就纏著阿呆要求報明牌?好像阿呆認為不錯的公司股價總會上漲,死黨不但自己買,也到處向親友通報一起買。
阿呆又不是神,怎麼可能那麼幸運神準?這一天來了,某家好公司因為商品景氣循環面臨虧損了。只要有同學聚會,死黨都不會忘記「提醒」阿呆這家公司快要倒了?股價又跌多少了?他的那些親友也跟著買了多少呢?
年輕的顧問阿呆終於學到商業機密的「無可奉告」這堂課了!
只要講出「明牌」,別人投資獲利好像也與他無關;別人投資虧損,這個責任將如影隨行,有時甚至持續好幾年呢!因為原本漲的股票也可能又跌了?

巴菲特:我的老師葛拉罕是講得對,股票短時間是部投票機;長時間是台體重機。

「不要講那麼多啦!只要告訴我那支股票會漲就行了?」
Lipson
執業時也會碰到這類問題,如果誠實告之,不知道那之股票會漲,他一定認為:那你當什麼顧問呢?
資本管理看重企業價值而非價格,評估企業營運盈餘分配;而不是買進賣出股票賺取價差。前者看重股東權益增值;後者看重股價漲跌幅度。
投資理念及方法可以一起學習討論;投資內含及意圖應該保密(無可奉告)

就是好朋友才不想害你?我哪知道那支股票會漲呢?如果真的知道也不可能告訴你啊?因為股票會大漲也會大跌咧?

 

 

Lipson.Thinking(s) 2009.26 (立普生這麼想)

生氣與受氣

The Snow Ball描述巴菲特不生氣,不管是對自己員工還是投資事業經理人,自己擔任執行長or公司董事,他絕對要求自己不生氣也從不擔憂。他說有時候真的很想生氣,他只給自己一秒鐘時間,立即轉換念頭及心思。

李安(導演):我很能受氣,我不生氣。

巴菲特這種只生氣一秒鐘的哲學,很值得我們學習,先從只生氣一分鐘開始吧!
一個人面對問題(特別是困難或複雜問題)是否會生氣,也是觀察其專業或領導的一個指標,不耐煩或輕易動怒反應出其受氣(耐壓)之不足喔。另一種情況是,有些聰明的人,由於自以為是、驕傲自滿,也容易對別人動怒生氣。
如果您是個比較容易生氣的人,特別是對市場走勢、價格波動會失望生氣,當有短期投資虧損或資產減損時,甚至遷怒企業、政府、朋友及家人,您可能還不適合股票投資喔?智慧投資人修練自己受氣但不生氣!

可能是實際與預期有差距所以生氣,這是人之常情,但是生氣於事無補,不是嗎?
受氣才是智慧的彰顯,也就是接受差距,用心分析瞭解原因,才能不斷精進。

 

Lipson.Thinking(s) 2009.25 (立普生這麼想)

從投資人到資本家之路 The road from Investor to Capitalist

投資人→智慧投資人→投資家→資本家,資本管理可以把資本市場參與者分成四個等級:投資人:投入資本參與分享企業獲利的人,是企業體股東權益的基石。智慧投資人:把自己當成企業業主之一,視被投資的公司為「這是我的公司」。投資家:投資組合就是其事業,持有好公司的部份股權或債權,組成資本公司。資本家:把資本視為力量,用良幣支持優良企業,形成金錢生生不息善的循環。
投資人特質為「參與分享」、智慧投資人特質為「老闆心態」、投資家特質為「投資事業」、資本家特質為「良幣法則」。

老子:聖人之道,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這四類型資本市場參與者不只是以資本規模(Capital Size)大小來劃分,有些資金規模很大的機構,甚至還不屬於投資人(Investor)呢?它們可能是屬於交易商(Trader)或者投資客(Speculator),雖然它們歷史悠久,名聲很大。
Lipson
也碰過雖然資金規模還沒很大,但其觀念及行為就是位令人尊敬的資本家,心裡總會激起想要默默向他()們行禮的感動。這些人非常非常低調,從來不向別人談及投資意圖或組合內容,也不爭辯市場方向或預測股價,他()們都是Lipson尊敬的企業經營者及投資學習的典範。

你、我都可以是智慧投資人or資本家,資本規模不是、心靈規模(Mental Scale)才是歸類評價的基準啊!

 

 

Lipson.Thinking(s) 2009.24 (立普生這麼想)

培養「問自己」的習慣

我們經常急於尋求「解答」,殊不知有可能「問題」本身都還沒界定清楚呢?
就好比目的地還未決定,如何選擇交通工具一樣。
有一個很好的思考習慣很適合投資人,那就是養成「定義問題」的好習慣。
不斷地問問自己,什麼是您真正想要的?這個問題的本質是什麼?做投資決策時,為什麼選擇A公司而不是B公司?,為什麼要買進這家公司的股票?

亨利福特(Ford創辦人):不論你認為自己做得到還是做不到,你都是對的。

好顧問是善於「問」的人,問客戶、問別人、問問題、問自己。
只給答案而不提問的顧問,執業方式是很值得懷疑的喔?
「問」的另一意義就是「學」,好學者好問,不問的顧問就是停止學習的顧問。特別是商業環境投資領域變化很大,每個人都只能當學習者,市場、公司、經營者、金錢、經濟都是投資人的學習對象。
Lipson
執行業務體會到,只要好好引導客戶,事實上他們可能自己知道答案是什麼,企管顧問的重點在「問」不是在「答」,顧問的答案也不一定比客戶自己的答案正確或高明。

您可以把「問問自己」變成一種好習慣,您也能想出這問題的好解答喔!

 

 

Lipson.Thinking(s) 2009.23 (立普生這麼想)

專業的關鍵:真愛與熱情

日本米其林三顆星的法國菜大廚表示,很多年輕人用心跟隨他,學習模仿其廚藝,但他深信沒有Love & Passion絕對無法成為大師
日本壽司師傅七年才能出師,前幾年什麼也沒有學,只是跟在師傅旁邊,培養對壽司的熱情與真愛,一直愛壽司愛到情不自禁,愛到整個人的身心靈沈沁在裡面。當我中有壽司;壽司中有我時,很自然的就學會做出最完美的壽司了。

生命什麼也帶不走,只有真愛會留下;什麼也看不清,除非有熱情的光。

我們總以為「專業養成」是更多的知識、更高的技術、更強的能力,雖然這些都很重要,但關鍵卻在對專業的熱愛。對事業經營者也是,很多大師或成功的經營者,即使年紀很大了,對他的專業或事業的熱情不減。他()們都是真正的愛著作品或公司,沒有隨著時間過去而「愛變質、熱降溫」。
Lipson體會到一定要先深深地愛上投資,點燃對投資的熱情,才可能成為一位優秀的投資專家或投資人。

任何專業領域(投資也一樣),沒有真愛與熱情是不可能出師的。很多技術都只是表相,沒有了愛就沒有了內含。

 

 

Lipson.Thinking(s) 2009.22 (立普生這麼想)

優良企業的真善美:真(品質)、善(品格)、美(品味)

企業提供產品及服務,企業對消費者而言是個「品牌概念」。
品牌的三個要素就是真善美三者的結合,品牌=品質+品格+品味。
我們看看優良企業IKEA的企業理念:用很高的成本請知名設計師,去設計一個很棒的家俱,很多廠商都做得到,但如果要用很低的成本去做,可能就需要一點點聰明了。

凌思卓(IKEA台灣總經理):很多消費者習慣以價格來判斷品質,愈貴愈好似乎是一種迷思。其實,好的東西不一定貴,聰明的消費者應從「性價比」來判斷。

企業的「三品主義」(品質、品格、品味)三者同樣重要,合而為一缺一不可。
品質;實實在在的商品、腳踏實地的經營、穩定堅固的本質。品格:沒有任何虛假欺騙、價格合理沒有暴利、除了考慮公司賺錢也關注人類福旨。品味:美的經濟、手感經濟、感動人心的服務及以人為本的創新。

企業大不一定好,商品貴也不一定好。要求超高薪酬的不一定是好員工,短期股票上漲也不一定是好公司。投資的秘訣就是好公司也要以好價錢買進。

 

 

Lipson.Thinking(s) 2009.21 (立普生這麼想)

投資課程最重要的部份就是實作(Implementation)及決心(Commitment)

投資學是門實務科學,「做中學」(Learning By Example)是最好的學習方式。當然了,學員必須先學習「財務分析」及「企業評價」二門課。如果不是商學背景的學員,最好先修習「企管概論」及「初級會計」。特別是會計學,是一種商業語言,每一位事業經營者都應該學習閱讀財務報表,瞭解會計科目的意義,這就好比科學家必須懂數學一樣的道理。我們很難想像那位經營者說他看不懂他的公司的財報,這可不是個小問題喔!

投資學有產業分析(Industry Analysis)及公司分析(Company Analysis),沒有技術分析或市場分析。

投資學要怎麼學呢?這可是個大哉問啊?Lipson一直遵循Buffett傳授「穩健股票投資課」的保守態度:1.不向學員保證,上了投資課就能股票投資致富。2.不跟學員談論自己的投資想法。為什麼這二點很重要呢?有部份學員因為對股票投資的誤解,預期投資報酬太高,導致陷入投資風險而不自知。還有,任何的投資部位都應該是保密的(Confidential),對自己想要買的股票到處張揚,可能是信心不足想詢問別人,或可能有些炫耀心理,想讓別人知道自己多麼厲害,這些都是不正確的投資行為喔!

想要學「投資」,IC很重要。實作(Implementation)及決心(Commitment),除了觀念及方法部份,自己要有身體力行的實作及貫徹到底的決心才能學好。

 

 

Lipson.Thinking(s) 2009.40 (立普生這麼想)

金錢與智慧,那一樣比較重要(Money or Wisdom)

兩位猶太拉比在交談:「智慧與金錢,那一個重要呢?」「當然是智慧重要!」「既然如此,有智慧的人為何要替有錢的人做事呢?大家看到,多少智者在討好富人,而富人對智者好像很狂妄?」「這很簡單,有智慧的人知道金錢的重要,而有錢的人卻不懂智慧的重要啊!」

立普生(Lipson):如果你真正有智慧,你就會有金錢;如果你真正富有,你的錢是有智慧的。

那一樣重要呢?有幾個疑問我們可以一起思考:為什麼有智慧的人只能幫富人賺錢,而不能使用他們自己的智慧賺取金錢,變成有錢的人?而那能善用別人的智慧的有錢人,看起來可能沒什麼智慧,但他卻能活用智慧累積財富,你還能說他是個沒有智慧的有錢人嗎?
整個經濟社會都以金錢作為衡量智慧的尺度,恐怕大多數人也認同金錢比智慧重要?也把智慧視為是取得金錢的手段吧?但是•但是,不是應該「金錢」是手段才對,怎麼變成「智慧」成為手段了呢?

金錢與智慧熟重?這是個商學院的大哉問!Lipson不可能知道答案,但知道有二個不同的「財務境界」:一個是智慧融入金錢之中;另一個是金錢藏在智慧裡面。

 

 

Lipson.Thinking(s) 2009.39 (立普生這麼想)

智慧投資人,個性獨立有主見。

出身社會底層水管工人之女•米雪兒,靠著自身的實力與努力,成為美國史上第一位黑人第一夫人。她是個很有主見的哈佛法學博士,她說:女人總把自己擺在第四位,把上帝、丈夫及孩子放在前面,這樣是不健康的。

巴菲特:你做投資如果欠缺獨立思考,絕對做不好。你的決策正確與否,跟別人是否贊同你無關。你做對,是因為你的數字和推理正確,投資成敗是在最後這一點見真章啊!

Lipson認為葛拉罕(B. Graham)對「投資學」最大的貢獻是教導學生「獨立有主見的思考能力」。他教導學生,別人認同或不認同你,都跟你投資決定的對錯沒有任何關係。我們總認為如果能知道更多、瞭解公司更深入,投資決策會更正確。但這有個重要前題:你是研究更多有關公司的事實(Facts),而不是收集更多別人對公司的意見(Opinions)。不管任何人(機構)的看法,都只是您投資的參考,智慧投資人有自己的看法,在投資上也把自己擺在第一位。

如果發現對股票投資,你沒有自己的定見,只聽從其他人的意見或盲從其他人的決定?那麼顯然地,儲蓄比較適合你而不是投資。

 

 

Lipson.Thinking(s) 2009.38 (立普生這麼想)

老師在那裡,學校就在那裡;學生在那裡,教室就在那裡。

幾年前Lipson與台發院合作成立「企業研究所」,想把企業研究(或公司分析 Company Analysis)的觀念及方法介紹給國內企業。
我們在台北、台中及高雄都成立資本管理教室,運作一段時間后發現,投資學習根本不能在教室裡,來研究所上課跟到各大學商學院上課沒有差異。
這種師徒式教育(Education 1.0),不是Lipson早先預期的那種顧問式教育(Education 2.0)。後來才體會到對投資學習而言,原來重點不在學校或教室,重點在講師與學員。企業在那裡,那裡就是學校就是教室。

巴菲特:對我而言,葛拉罕(他的指導老師)在那裡,商學院就在那裡。

Education 1.0比較像補習班;Education 2.0教育則像是家教。兩者不是那個重要那個不重要的問題,完全是學員對投資這門課程的需求而不同。
顧問課程比較私密及one on one方式,對企業人士或經營者比較適合,特別是想自己成立投資機構或資本公司的人,顧問課程事實上就是顧問服務的一種方式,著重投資實作及執行貫徹,講師就是學員投資組合的顧問。

學校的主體是老師,有好老師就是好學校;教室的主體是學生,有好學生就是好教室。

 

 

Lipson.Thinking(s) 2009.37 (立普生這麼想)

生命富裕的秘密,「就是這個光」。

就是這個光(The Light)深藏在我們的生命裡;就是這個光導致你我的成就很大的不同;就是這個光有人富裕有人貧窮。這個光二千年前就寫在聖經裡,但近一百年來才被我們驚為「秘密」。The Light往上照射可稱為「天之光」,往四邊照射可謂為「地之光」;前者射向上天宇宙,後者射向人類萬物。
天之光向「神」傳遞好的盼望,並且深信有好事(人、物)來到。
地之光向「人」傳遞好的回向,當我傳遞愛的光,這個光必然透過萬物()回向愛給我。您發出什麼光,就看到收到什麼光的回向,這就是秘密之所在啊!

Obama(美國總統):我相信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你可以改變(Change)

你可以改變、你的工作可以改變、你的公司、你的國家可以改變,但這改變的源頭在你身上,您願意發射什麼樣的光茫?有些人善良盡責努力,但總是過得不是很好?問題就出在天之光,沒有向宇宙要求好結果的降臨,不相信自己可以得到更好的?有些人渴望別人能對他或他的專業尊重,但是沒有發射尊重自己尊重別人的地之光,所以很難得到別人的尊 重。

為什麼您可以掌握自己的命運呢?就是這個光!只要您願意,您可以發射傳遞您自己的光,這個光不一樣,您的生命也變得不一樣!

 

 

Lipson.Thinking(s) 2009.36 (立普生這麼想)

真正的收藏家只有5%,其他都算收集者。

藝術收藏最怕「多」,數量太多就不好了。特別是收藏種類過多,更是收藏的大忌。藝術投資有人用嘴巴、有人用眼睛、有人動手,最好的收藏家則是用腦袋思考邏輯分析。當看得懂時才下手買進,懂得在最適當時間脫手,或流傳下一代。

陳仁毅(藝術顧問):因個人喜好而收集藝術品的民眾,只算是個收集家,還談不上是收藏家。前者95%,只以多取勝;後者5%,則以品味質優為主。

真正的投資家只占5%,其餘95%都還是投資人吧?
投資家偏好持有少數優良企業的大部份股權,對持有公司的營運狀況瞭若指掌,視自己為公司的業主(Owner),對公司的成本及費用非常在乎。投資家只想在公司身上賺錢,不想在股市賺錢。投資家擔心公司營收獲利狀況,比較不擔心公司股價高低。大多數時間,投資家沒有買賣股票的問題,所以關心經營而非價差。
投資家把股票投資視為事業經營,除了「資本回收」考量,沒有短期賣出的問題。

不管是房地產投資、股票投資還是藝術投資,投資的基本道理是相通的。領域(Domains)雖然差異很大,「投資風險與報酬」核心觀念是一樣的。

 

 

Lipson.Thinking(s) 2009.35 (立普生這麼想)

在他人面前與在自己面前之間,有很大的差別。

猶太人的經商智慧是:最值得反省的人在鏡子裡,那就是自己。
他們認為,真正的聰明人從來都是自我反省,然後才能推己及人。
猶太商人以身作則,那怕是口頭約定也嚴格遵守,從不毀約。先從自己做起,這樣才能要求別人。

塔木德(猶太經典):在他人面前害羞的人,和在自己面前害羞的人之間,有很大的差別。

「慎獨」是非常困難的人格修為,在沒有別人看到知道的情況下,也能保守自己的本份及良知良行,是非常非常不簡單的。有些經營者或公司,人前人後各一個樣,表裡不一致?雖然短時間不容易被發現,但騙得了別人終究騙不了自己啊!
在投資上,每個人(智者、大師也一樣)都會犯錯,投資錯誤一點也不可恥,知道錯誤但不願意or沒勇氣改正才可怕。
連巴菲特自己都說,他的投資失敗要三天三夜才講得完,我的or你的投資失敗應該不會比巴菲特少吧?由美國金融騙局MadoffSIB得證,哪一個人或機構說他(他們)從不犯投資錯誤,或從沒有投資失敗過?Lipson只有一個建議,請您們千萬不要相信!輕易相信講大話的人,將會是一場財務大災害!

影響一個人,沒有想像中容易,除非他()自己願意改變。
要求別人反省,實在不是個好主意!「聞過則喜」反躬自省是大智慧啊!

 

 

Lipson.Thinking(s) 2009.34 (立普生這麼想)

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巴菲特指標。

2009.01巴菲特接受美國財星雜誌專訪,提到他私底下觀察美股合理的投資機會已到,因為美股市值與GNP比率(MG ratio)接近75%。如果觀察台股的MG ratio最高近190%,最低近60%,十年平均值122%2009.02接近80%,根據巴菲特指標判斷台股合理投資機會約在指數4,000點附近。

巴菲特:當美國股市市值(Market Value)與國民生產總額(GNP)比率介於70-80%,就是美股合理投資時點。

Lipson從不預測台股指數高低,巴菲特提到他自己的觀察也不是要抓美股底部,他只是指出股票市場波動的過與不及現象。巴菲特指標是否適用於台股,還需要更長時間觀察。顯然MG ratio 160%相對太高;80%相對太低,但誰也不知道最低價格區域在那裡?至於,現在是不是可以投資台股了呢?
Lipson
認為最重要的還是:您準備好了嗎?您的資金可以投資股票嗎?
股票投資一個資本回收需要3-5年,您的現金流量(資本結構)沒問題嗎?

相對高價及相對低價(Relative High / Low)確實是觀察股市波動的重要指標。

 

 

Lipson.Thinking(s) 2009.33 (立普生這麼想)

不要研究怎麼賺錢?只要想出能貢獻價值的產品或服務,金錢自然會來找您。

Lipson感覺到可以把經濟人分成兩種:有自己作品(Works)的人與沒有自己作品的人。作品或是商品(產品或服務)的核心是創造,對作品而言,創造者(Creator)就是造物主(God)
有自己作品的人,生命充滿理想,每天盼望著下一個更美更好的作品(Always Next)。對作品的狂熱燃燒自己的光亮人生,他()知道為何活著?為誰而活?知道Why而非只知道How
沒有自己作品的生命隨波逐流,茫與忙終日,不知道真正想要的是什麼?真正想做的是什麼?或許他()們具備豐富知識才能,或許其人格品性高尚,但是生命中就是少了些什麼?他()們自己也一直很用心在尋找吧?

聖嚴法師(法鼓山):虛空有盡,我願無窮。

金錢是非常奇怪的經濟資源,聰明的投資人瞭解到:吸引金錢(Pull)比追求金錢(Push)還要有效果。如果沒有思考,如何讓錢來追您,而是您一直在追著錢,很可能您採用了事倍功半的賺錢方法?特別是採用過度付出自己的時間勞力的方法,這種賺取金錢的得與失,實在很值得我們深思。
Lipson
不是主張辛勤勞動不重要,但是除了經濟人本身勤勞外,是不是也可思考:如何讓您的錢也勤勞起來?投資學就是思考如何讓您的錢提供貢獻的學問。

貢獻才是生命體價值所在,賺錢是伴隨著貢獻價值而來的。如果我們改成思考:提供什麼商品的人類貢獻較大?也許可尋出另一條康莊大道。

 

 

Lipson.Thinking(s) 2009.32 (立普生這麼想)

經濟的大同世界:窮人,拾遺不昧;富人,暗中施捨。

拾遺不昧:人窮志不窮,雖還沒富裕,但不恥於惡衣惡食,克己復禮,儉樸勤奮不斷地學習,是令人尊重的窮者。
暗中施捨:默默行善,把愛分享給別人,不求任何回報;將金錢形成善的循環, 流向需要的人,是令人感動的富者。

塔木德(猶太經典):窮人拾遺不昧,富人暗中施捨。

金錢的力量太大了!英國詩人就曾描寫道:年輕時,總以為金錢就是全部;現在年紀大了,才知道這確實是真的啊。
金錢會誘惑人心,導致經濟社會幾乎習於「價格,值多少錢?」來衡量一切,而殘酷的事實是,這也包括衡量您及衡量我。另一個角度觀察,我們是不是也會這樣衡量別人呢?以價格來彰顯價值,幾乎是市場經濟的多數。
Lipson
不是說價格不等於價值,而是認為有時候價格遠高於或太低於價值,而這價格與價值的差距(Price Value Gap)正是投資決策很困難的部份。對投資人而言,這差距一直處於動態變化狀態,實在非常難於評估拿捏呢!

拾遺不昧的人,不貪心,所以他()們遲早會富有;暗中施捨的人,不貪得,所以上天()還會給他()們更多。

 

 

Lipson.Thinking(s) 2009.31 (立普生這麼想)

線性思考:漲時看漲、跌時看跌?

投資思考有點、線、面、體四個層級,只可惜大多數資本市場參與者的思考模式還是停留在線性思考。「用已知推未知」成為做投資決策的依據,導致別人說跌、市場也跌,自己就認定還會跌?如果決策邏輯這麼簡單粗糙,缺乏更深更廣的精密思考,股票投資確實是個非常危險的財務行為。

葛洛夫(Intel創辦人之一):當每個人都自以為知道事情真相時,其實大家一無所知。

葛洛夫真是位智者啊!2008 Crash後,好像一下子每個人都自以為知道事情真相了?但是大家真的知道嗎?還是每個人都知道些有人知道的,很大部份還是沒有人知道呢?為什麼2008 Crash前很少人知道呢?
Lipson
擔任企業顧問也體會到,整個企業真正在「思考」的人太少了?大多數急忙著要「做事」?或是有些企業只有點or線思考,很少企業經營者有整面or立體的思考能力。多數企業也沒有時間深入思考問題的本質,或許這正是企管顧問存在的價值吧?

您的知是有限制的,有時「已知」危險遠高於「無知」。不要急著自認已經知道了,其實還有很多我們還不知道的?所以,學習真的是一輩子的事啊!

 

 

Lipson.Thinking(s) 2009.50 (立普生這麼想)

公司治理的初步,就是「酬勞制度」的建立。

台塑集團(FPG)宣佈取消董監酬勞,2007年台塑四寶董監酬勞是稅後純益0.06%,合計有1.4億元。2009年台塑內部董事取消董監酬勞,外部董事改為每月十萬元固定酬勞。
巴菲特25年來在Berkshire Hathaway年薪10萬美元,該公司最高薪的是其財務長年薪78萬美元。
最近被押的金融騙子Madoff生活豪奢,每個月公司得支付他14萬美元的保標費用?AIG要發4.5億美元高額紅利給差點害公司倒閉的金融商品主管,理由是唯有這麼高的獎金才能留住「金融人才」?而這些人才設計數兆美元的CDS,害美國政府提撥1,800億美元接收AIG

莊子:彼竊鉤者誅,竊國者諸侯。

巴菲特多次公開抨擊企業無節制的主管薪酬,他的公司從不標榜「高薪」,也不任意發給員工紅利或股票選擇權。
被高額紅利獎金吸引的,絕對不是優良企業的真正人才,這些人可能是企業的「人財」,最後害得企業是「人財兩失」?

標榜高薪的公司不值得投資!理由很簡單,如果只有用金錢才能吸引一流人才為公司效命,證明這家公司的經營者就是二流的。

 

 

Lipson.Thinking(s) 2009.49 (立普生這麼想)

遠離有毒的東西(投資或消費)

企業的環保意識成為新世紀關鍵的競爭力量,消費者或許沒有能力去改變商業運作,但他()們可以透過選擇(可能是投資可能是消費)親近有機的,遠離有毒的。
企業有毒的東西,可能是營收、商品或服務;可能是資產、文化或理念,前者看得到易察覺;後者是無形且根生地固很難改變。
譬如:有些企業是一群很自私自利人成立的,眼中只有短期利益,時間久了就發展出有毒企業?有毒企業官商勾結、利益輸送、會計作假及消費欺騙等不好的事情呈出不窮,對社會經濟環境都造成長時間的惡性循環。

L. Nichols (心靈課程創始者):你是自己命運的設計師,你就是作者,你撰寫故事。筆在你手上,結局就是你所選擇的一切。

有毒的東西可能是個壞的念頭、不好的習慣、行為不良的人、沒有社會責任的公司、破壞環境的商品及服務、報導不實的媒體?
持有有毒企業股票就像持有有毒東西一樣,有毒資產不但不能增值,還可能不斷地貶值喔。

智慧型投資人選擇優良企業,遠離有毒企業。後者或許很會賺錢,但傷害別人、傷害環境、甚至傷害心靈,所以不值得投資喔!

 

 

Lipson.Thinking(s) 2009.48 (立普生這麼想)

貪則貧,這是投資定律之一。

擬定投資計劃有二個元素最重要,就是IT(I:報酬率、T:回收期)
任何投資計劃要能試著估算,這個投資能賺多少錢?多久才能資本回收?其中隱含的「預期投資報酬(Expected ROI)更是重要。
如果以15-20%為預期投資報酬率,表示資本投入需要3-5年;10-15%則是5-8年。如果你預期資本回收是1-3年,表示你期望的報酬率是25%以上?
太高的投資報酬預期,暗示著投資人(計劃)的「貪念」。

葛拉罕(投資學之父):愈商業化的投資,愈需要智慧。

貪者,想今日之財,眼光看得很短很勢力。對於短時間看不到的,貪者無法理解體會,只重視拿得到摸得到的東西。
貪者,財富守不住,無法投資長期累積資本。致富的過程是需要時間的,千萬不要相信任何「短期致富」的計劃?或者以此糊口的人的觀念及方法?
為什麼貪則貧呢?因為貪念嚴重影響投資決策,導致選擇高風險高報酬的投資標的,甚至會把投資轉為投機。

貪、瞋、癡、慢、疑的核心點就是一個「貪」字,對市場的貪婪及恐懼,同樣也是個貪字。漲時急買是貪;跌時急賣也是貪。貪必貧;不貪必足必富。

 

 

Lipson.Thinking(s) 2009.47 (立普生這麼想)

股票分析就是公司分析

我們可以作個簡單實驗,當你買進某家公司(股票或公司債),我來當提問者,問你有關該公司的任何問題或故事?問答時間一小時,你能侃侃而談且會愈說愈多 愈有趣嗎?
我們換個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你有一位好友要創業,找你當合夥人。如果我問你有關這位朋友的事或他的想法,你肯定可以講上半天,對他的認知及瞭解吧?

巴菲特:投資的基本觀點是把投資股票當成投資事業,投資時,我們便把自己當作企業分析師,而不是市場分析師或經濟分析師,更不是證券分析師。

大多數人認為投資房地產有賺到錢,但是投資股票沒有賺到錢?
原因可能是投資人對房地產與股票,採用不一樣的投資方法吧?
前者穩健長期持有;後者積極短線交易。
前者的本質是房子;後者的本質是公司。
這房子值多少錢呢?出租可以租金多少呢?不是隔壁房子最近賣多少錢吧?
Lipson
認為研究這家公司,才是股票投資的基礎(Basic),其餘都只是投資決策的參考(Reference),只可惜多數投資人本末倒置喔。

買股票就是買公司的一部份;股票投資也是企業管理的一部份。

 

 

Lipson.Thinking(s) 2009.46 (立普生這麼想)

有時候,問題比答案還重要。

點出問題、指出錯誤,並不需要去批評或責備別人?批評讓人心生防備,急於為自己辯解,傷害其自尊及引發忿恨,反而無法自己反省及阻礙改善精進。
人人都希望受到欣賞而不是批判,界定問題要針對「事」而不是針對「人」
其實真正的答案或許就在人們心裡面,激發他()們深入思考,建立正確的價值體系,當問題確認了,答案自然浮現。

D. Carnegies (美國勵志作家):批評於事無補!卡內基課程第一項原則:不要批評、責備或抱怨。

資本顧問(Capital Advisor)界定問題比尋求解答還困難,什麼是問題的核心呢?還沒有確認問題所在,根本不可能有解答的。
Lipson
幾年前會在各地商業會舉辦「投資講座」,上課時可以感受到學員們「想知道答案」的迫切。事實上,有些事是沒有答案的;有些則問題不同答案也不同。投資沒有標準答案,這也是投資迷人的地方。如果有人告訴您,他已經找到一個或一套「投資定理」,放諸四海適用於每個人,請不要輕易相信他的話。

顧問就是「問問題的人」?資本顧問不是指導(指揮)別人,解決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避免問題發生」。顧問執業準則:「好顧問婉轉點出錯誤所在,讓別人保住顏面,幫助別人留下好名聲。」

 

 

Lipson.Thinking(s) 2009.45 (立普生這麼想)

你不掌握自己命運,別人會幫你掌握。

商業活動根本無法保證「穩賺不賠」,特別是其獲利來源不透明;或者報酬率偏高;或者完全沒有波動的報酬記錄?
類似老鼠會以高報酬吸金,已經沒辦法再騙人。改成每年穩定10%或每月2%報酬率,持續支付收益取信投資人。以前他們喜歡以「投資公司」名義,現在改為「避險基金」名義。不只個人投資受害,連專業的法人投資機構也損失慘重。

J. Welch(前任GE.CEO):你不掌握自己命運的話,別人會幫你掌握。

管錢的人不能管帳;管帳的人也不能管錢。
特別是不能清楚解釋投資方法或內容,這讓投資人的資本變成黑箱作業Bad Money。即使是標榜長期穩定獲利的避險基金,投資時也要非常小心。
Madoff Scheme 翻版,美國對沖基金經理人Nadel,宣稱其在2008還是有8%獲利,後來被發現是投資詐騙?
被害的一位內科醫生沮喪的說:我不知投資時該相信誰了?

投資時,您真的只能相信自己。千萬別因為某人相信?或因為某機構相信?所以您就相信?這相信的代價絕對超出您的想像。

 

 

Lipson.Thinking(s) 2009.44 (立普生這麼想)

經濟的平等主義,人人致富的社會。

近幾年M型經濟社會論點受到重視,被解讀為中產階級結構改變。但是如果深思這個現象,也會發現這也可能是一種正面的「經濟平等主義」新體現。
中產階級往中下層經濟移動,原本上中下三層的區隔限制,新社會只有一個很大的「平等階級」。隨著企業的科技、管理能力提升及經濟環境景氣變動,這個平等階層可能會往右微移(中下層),或者往左微移(中上層)

美國獨立宣言(1776年費城):真理不證自明,人人生而平等,是造物主之所賜,擁有包括:生命權、自由權、追求幸福之權利。

經濟平等主義也像政治平等主義一樣,企業經營者應該用心觀察這個重要的商業變化。我們看2008 Crash后的McDonald’s Wal-Mart的營收表現,就可體會「平價」,人人買得起平等均富的新世紀來臨?
芬蘭教育體制:一個學生也不放棄!這種平等精神最讓Lipson感動。
經濟的平等主義應該是:人人都有致富的權利及義務,這才是真正的大同世界,沒有一個人應該永遠是上層人或上層人。對企業管理而言,人人都應該受重視,不管他是股東、客戶、員工、供應商還是社區居民及地球人。

自由市場的核心是紀律;平等經濟的核心是均富。偉大的企業家,照顧每一個人,根據他()的努力貢獻分配財富資源,沒有一個人是例外或應該被放棄。

 

 

Lipson.Thinking(s) 2009.43 (立普生這麼想)

用錢與用人是經營事業最難的部份

有些企業經營者很會用人,但是不會用錢;有些則會用錢,不會用人。錢有錢性;人有人性。錢與人是企業最重要的兩項資源,有錢不一定有人,但企業有人才可能累積財富。評估那家公司值不值得投資?或做公司分析時,觀察經營團隊怎麼用人?如何用錢?是個很重要的關鍵。什麼人用什麼人;什麼人持有什麼錢。相同本質的人聚在一起;相同本質的錢也匯集在一起。

巴菲特:在評估人時,你要看三種品質:品格、智慧和活力。如果少了品格,另兩項會害死你。

金錢是客觀個體,使用的人才是主觀個體,錢握在不同人手上就成為不一樣的錢。
金錢一樣有三種品質:品格的錢、智慧的錢、活力的錢,其中品格的錢最為重要。
我們經常評估「金錢的量」(譬如:國家GDP或公司Revenue),而忽略了「金錢的質」。這道理很像是大自然的空氣及水,品質好壞對健康影響很重大。
企業經營者或投資人要深思企業擁有金錢的品質,good money千百倍於bad money喔!

用人與用錢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關鍵,智慧投資人只要用心觀察,就能尋找出有品格、有智慧、有活力的優良企業。

 

 

Lipson.Thinking(s) 2009.42 (立普生這麼想)

看似不可能的,是可以達成的。

設計澳洲雪梨歌劇院的丹麥天才建築師John Utzon,在哥本哈根家中辭世,享年90歲。澳洲舉國哀悼,劇院降半旗致哀。雪梨歌劇院三面環海,造型有如帆船揚帆待發,每年吸引750萬觀光客造訪。Ulzon的設計被其他建築師認為不可能完成,但他證明了看似不可能的建築設計是可以達成的。

潘健成(群聯電子總經理):每個問題都會有解決方法,端看是否用心尋找。解決問題事實上是一種樂趣,而創業就像生活一樣,只要想把事情做好,就一定可以做好。

人事時地物錢都跟「心」有關連,「看似不可能的」可能只是自己的心受到限制,以為這是達不成的。事實上,可能努力還不夠或還沒找到解法。科學上有都多物質特性還沒被我們發現,很多新材料是我們不知道的。新技術會一直出現,以前的不可能將變得輕而易解。
從另一個角度思考,很多事或物現階段(State of Art)屬於無解的。或許還需要很長時間的智慧累積才能解開;或者它的解答就是「無解」。
對投資人而言,市場預測就是典型的現階段無解的命題。
短期市場波動受到太多變數影響,智慧投資人承認自己無法預測價格走勢。

有些不可能的,是因為人受到限制;有些以為可能的,是因為不知道人的限制。

 

 

Lipson.Thinking(s) 2009.41 (立普生這麼想)

投資的「心」與「術」

什麼是投資的心,葛拉罕的「業主心態」(Ownership)可謂一語道破。
股票投資的主體是企業,而投資人就是企業的老闆之一(Boss Attitude),這個「心」是做投資決策的重要核心。
什麼是投資的術,葛拉罕的「市場先生」(Mr. Market)是最佳的詮釋。
投資人要瞭解股市的特性,知道企業價值與市場報價的差異,及市場眾多參與者內心的貪與怕。

林義傑(世界超馬冠軍):在撒哈拉沙漠搏鬥111天痛苦不堪時,他的醫生激勵他。「如果你心沒有在終點,則你人將不會到終點。」

古代習武者要先練內功,只懂招式但沒內功是無法致勝的。
投資是一種專業,這也是為什麼Lipson多年來不鼓勵一般人買股票的原因。
不能道聽途說,也不能自以為是,沒有用心研究的投資跟賭博是一樣的
投資學可分成「心」與「術」二部份,大多數投資人花時間在術的學習,但是「沒有心的術」,就是還沒有真懂,還是無法股票投資致富。只談投資技術,不探討投資意義及原則的人,投資失敗是必然的。

你的心在那裡,你的人、你的錢就會在那裡。「術」是要用「心」來運作的啊!

 

 

Lipson.Thinking(s) 2009.60 (立普生這麼想)

這是我的責任啊!承擔多重的責任,職位就可有多高。

美國新總統Obama接受電視訪問時說:一切責任都在我!我想打破政治上這種歸咎別人的風氣。
有個重要的商學觀念叫作「盡責」(Accountability),可將企業的人、事、時、地、物、錢六要素視為一本內帳。企業的工作者(不管是白領、藍領、綠領)都是一個對公司對社會「會計責任」。
所謂盡責(盡忠職守),就是盡到全力且負起責任。

濱口隆則(日本創業顧問):創立公司時,我時常遭遇困難。但在學會一件事之後,企業營運從此就一帆風順。這件事就是「不為自己找藉口,勇於扛下所有的責任。

CMO創辦人許文龍曾說:在我的公司裡,要消滅「管理」這兩個字。
立普生(Lipson)真的很認同他的觀點喔!事實上,他講的就是職務職位的核心就是盡責,而那些形式上的管理規範不是真正的重點。
盡責就是盡心、盡力、盡性、盡忠的做事!有些公司或家族經常有:「這個投資失敗是誰的責任呢?」為此而爭辯不已。怪經理、怪顧問、怪媒體、怪經濟、怪政治?就是很少有人深自反省「怪自己」。

優良企業擁有許多負責任的好人才,充份落實「盡責文化」。這些盡責的人才,不需要「被管理」,他()們把工作視為責任,公司就是自己的責任。

 

 

Lipson.Thinking(s) 2009.59 (立普生這麼想)

好公司一定有令人尊敬的企業家

台達電子董事長鄭崇華,以個人名義捐贈2.5億元給他的母校成功大學。將在台南科學園區興建成大台達大樓,這是成大創校77年來,收到最大的個人捐款金額。從2001年來,鄭崇華捐贈1億元在成大設立「李國鼎科技講座」;再以1億元興建「孫運璿綠建築大樓」,時值景氣寒冬,鄭的私人捐學善行讓成大備感溫馨。台達電一直是台灣電子業的經營典範,也是台灣經濟的希望。

鄭崇華(Delta):捐贈和景氣無關,雖然景氣差工作沒那麼忙,趁機培訓員工也很好,到學校充電也不錯。

台灣有很多令人尊敬的企業家,不只是大型企業,小型企業有很多優秀善良的經營者。點滴努力、不斷精進,看著他()們用心專注於公司經營,真的很讓立普生(Lipson)深感敬佩。
有好的經營者才有好企業,好公司裡一定有優秀的企業家。公司是人才的集合體,公司的領導也是公司意志(Willpower)的核心。受信任且誠實可靠的人,也會吸引一群正直努力的人加入公司共同打拼。

智慧投資人研究公司時,先從公司高階經營者觀察起。如果公司經營者不正派,絕對不可能領導一家正派的公司,這幾乎沒有例外啊!

 

 

Lipson.Thinking(s) 2009.58 (立普生這麼想)

不盲從的勇氣

巴菲特提出「機構壓力(Institutional Imperative)」導致經營者陷入眾議盲從,只要同業做什麼,不論是擴廠、收購或決定高階主管待遇,都盲目跟進及模仿。有些公司失敗不是因為腐敗或愚蠢,而是機構壓力太強,使公司無法阻止毀滅行為。在對大學商學院學生演講時,巴菲特拿出一份37家失敗的「投資銀行」名單,這些領導人智商高、渴望成功也很努力,為什麼仍難逃失敗厄運呢?巴菲特語氣堅定的說:大家想想,他們怎麼會落得如此下場?告訴諸位,就是「盲目模仿同業」。

傅佩榮(台大哲學系教授):人的性格就是命運,若想改變命運,就必須先改造性格。

企業不盲從確實需要很大的勇氣,特別是其他同業or別人都這麼做時,真的很難要求經營者獨立思考、有自己的不同想法呢?機構壓力也讓經營者努力達成投資銀行分析師的預期?而這也是一種「反因為果」的企業盲從啊?

當您有自己的想法及作法,而與大多數人不一樣時,確實需要不少勇氣及自信才能堅持底喔。

 

Lipson.Thinking(s) 2009.57 (立普生這麼想)

感性投資,能讓我感動的公司我才買。

何奕佳(永豐餘生技總經理)不買珠寶鑽石,不收集名牌包名牌鞋。她的頸上耳垂手睕永遠都是空空的,人看起來乾乾淨淨不缺氣質。何奕佳不買股票、不買基金、不買連動債,只買能讓她感動的東西。她認為人生需求不大,不需要太過積極理財,但要養成不亂消費的好習慣。

何奕佳:我只買有感情的東西,能讓我感動的東西我才買。太在意理財,也是一種心裡的負擔。

立普生(Lipson)也是「能讓我感動的公司(股票)我才買」,非常認同何奕佳的感性投資觀點喔!
投資不只理性、投資還有感性成份;投資是科學、投資也是藝術。投資涉及人性,所以投資也是人文。可以這麼說:投資學就是生活學。一個人怎麼生活,他()的投資就是什麼?喜歡名牌精品的人,喜歡買追求流行熱門股?虛榮奢華的人,喜愛好大喜功誇大不實的公司?衝動消費購買的人,也喜短線進出股市?
只買有感情自己深愛的東西的人,對投資的公司嚴格篩選,一旦買進就珍愛惜福、真心對待不輕易賣出?

如果您不喜歡這家公司的經營者、產品或服務,千萬別投資它的股票或公司債,只買能讓您感動的好公司吧。

 

 

Lipson.Thinking(s) 2009.56 (立普生這麼想)

投資學術化與實用價值的矛盾

投資學是商學教育的一環,近20幾年來受到「計量學派」主導,把投資學變成商用數學、財務學變成商用工程學。從LTCMAIG帶來的金融人為災難,可以看出「投資」絕對超越「聰明」,數理天才也只是人算,人算要挑戰天算,不是無知就是自大?

司徒達賢(政大企管教授):企管教育主要是經由實務的個案,來教導學生瞭解企業,以及面對問題時如何分析研判、做出決策。但學術發展出現了「文勝於質」的現象,學者不再深入思考經營管理的問題,卻把大量時間心力講究統計分析方法,學術研究可能降低了實用價值,甚至與實務脫節。

投資學的理論與實務熟重?一直是商學院爭辯的命題。前者重點在「量分析」模型及系統,後者重點在「質分析」修為與考驗;前者的戰場在「電腦」,後者的戰場是「市場」;前者主張「程式交易」,後者主張「企業投資」。
立普生(Lipson)常想,上投資學有點像上游泳課!下水前是理論;下水後是實務,兩者都重要不應該偏重那一個。

投資學理論探討,讓投資人學習邏輯推理、思考辨證、系統架構;投資學實務訓練,讓投資人學習人性弱點、財務紀律、價格陷阱、市場殘酷。

 

Lipson.Thinking(s) 2009.55 (立普生這麼想)

商場如戰場,最忌諱的就是「輕信」。

作戰學不等於作戰;投資學不等同投資。這中間的差距就是「戰場(市場)」,槍林彈雨生死搏鬥,絕對不是沒有進入過戰場的人所能體會的。
如果您把商場或資本市場看得太過單純,下場當然超越所能想像的?
商戰第一大忌諱就是「輕信」,輕信也是一種輕敵的反應?只以表面假像作判斷?相信某種權威而沒有細心求證,反覆邏輯推理,這也是一種輕信呢?

立普生(Lipson):投資(商戰)有時就像作戰,「有沒有進入過戰場?」非常重要。

資本市場更是商業的核心戰場,各種人各種資訊各種真假情報充斥。如果你認為某個人or某個機構or某個媒體講的話就一定是對的?這也是一種輕信喔!
資本市場的「情報都是有主的」,有它的散播目的及針對性,連「事實」都可能造假了,更別說「意見」只能半信半疑?
Lipson認為針對投資的買進or賣出意見,資訊價值都不高?因為提出投資建議的人不瞭解您,不知道什麼決定對您才是適當的。
也就是您在戰場,但他()們不一定在戰場!

如果您只是看看報導、聽信某些言論,就買進或賣出股票?您的投資風險是很高的,智慧投資人不會輕易相信任何人(當然包括Lipson)的話喔!。

 

 

Lipson.Thinking(s) 2009.54 (立普生這麼想)

這家公司值多少錢?

股息折價模式(Dividend Discount Model)是估算股票或公司債價值的方法,企業的價值由該企業生命中預期賺進的淨現金流量,再以適當的利率折價後,再加上殘值預估,決定了其該公司現在值多少錢?商學院的企業評價(Business Valuation)課程,經常採用Williams DDM模式估算企業價值。
所以企業值多少錢?應該包括兩大部份:淨現金流量折現,及企業清算的殘值;前者就是牛奶,後者是乳牛。

John Williams(哈佛商學教授):乳牛的價值在於牛奶,母雞在牠的蛋,股票當然在於它的股息。(Williams的重要博士論文:投資價值理論)

巴菲特曾說,他對有興趣的公司,天天思考這家公司倒底值多少錢呢?他建議那些答不出這問題的人,先不要買進該公司的股票。再深入思考就是這家公司能賺多少錢呢?因為除了馬上要結束營業,不然這家公司的清算價值應該不是投資的主體。這就像把錢存在銀行利息多少是重要考慮一樣,公司能賺多少錢就影響資本回收(Capital Return),投資時一定要先問自己:投資多久可以回收呢?資本回收又是降低投資成本,與分散投資風險最大的依據。

如果您沒辦法估算這家公司大約值多少錢?不管它現在價格如何?未來的前景多好?千萬別買進這家公司的股票或公司債喔!

 

 

Lipson.Thinking(s) 2009.53 (立普生這麼想)

沒有節儉觀念的公司,不值得投資。

德國Boch 1886年成立,員工28萬人,德國最大的非上市公司。Boch過去嚴格的成本管控傳統,讓金融海嘯對其營運影響相對減少。
有一天當Boch創辦人在巡訪工廠時,他隨手拿去一個紙夾,向附近一名員工詢問「這是什麼?」這名員工緊張的回答說「紙夾」,不過這名企業家卻搖搖頭表示「錯了,這是我的錢!」。
2008 Crash
證明很多公司(不管多麼龐大or歷史多悠久)都忘了「這是我的錢」這句話。美國大型金融業被批評為「大型裝潢業」?好像是超大氣派的裝潢才是其企業文化?

F. Fehrenboch (德國Boch.CEO):公司文化,特別是節儉、財務紀律及高可性度,一直是Boch最偉大的資產之一。

節儉不是吝嗇!節儉是企業成本觀念及財務紀律的具體呈現。
優良企業降低奢華支出、杜絕浪費,卻不會降低對未來重要計劃的研發費用。
節儉是資本累積的關鍵,讓企業有能力透過「再投資」不斷精進成長。

節儉一樣會花錢,只是當用則用、當省則省。
奢華不實的企業或經營者,智慧投資人一毛錢也不會「投票」支持它們。

 

 

Lipson.Thinking(s) 2009.52 (立普生這麼想)

資本支出(CAPEX)控管攸關企業生死

台灣企業倒閉的常見原因就是「過度投資」,資本支出過量必然導致滅亡?
如果Lipson說,我這個資本顧問(Capital Advisor)就是勸老闆們不要亂投資?您可能聽了會嚇一跳吧?是的,擴充太慢少賺很多錢,但太快則是走向死亡?
投資原理是,你不會因為漏失這次投資機會而賠錢,但卻會因為誤判機會而損失慘重喔!優秀經營團隊對資本支出非常慎重,絕不做超出能力範圍的投資決定。

企業資本管理的重要性不亞於庫存管理、應收帳款管理,甚至是成本管理。

有一個簡單的指標可以衡量企業資本支出是否太多?那就是平均每年資本支出約相等於年平均折舊費用,這表示企業擴充不會導致現金流出太多。
很多情況經濟景氣循環導因於資本支出的擴張或緊縮,企業擴充太快則產品服務供給大於需求,造成價格下跌導致企業陷入虧損?反之亦然。
所以可以說,企業資本支出是影響供給需求的關鍵,也攸關企業盈虧甚至生死。

再投資(Re-Investing)是資本能不斷累積的原因,企業再投資(資本支出)如果超越其現金淨流入(Free Cashflow),可能是經營者心太急了,也可能是有一點「好大喜功」吧? 投資管理:「什麼不做」可能比「做什麼」還重要喔!

 

 

Lipson.Thinking(s) 2009.51 (立普生這麼想)

智慧投資人很關注自己的缺點,而非別人的缺點。

我們有可能浪費太多時間關注(在意)別人的缺點吧?每個人浪費一點點,整個國家社會總浪費時間更是驚人呢?
Lipson
總是認為,不必那麼多人熱衷政治、就如不必那麼多人熱衷股市一樣?不管是國家治理還是公司治理,某個層面上都是一種專業一種責任,不必也不可能每個人都懂或都要參與其中。生命是這麼短暫,還有很多更美更好的事,等著我們去追求呢。太關注別人(可能是政治人、企業家、你的朋友、同事甚至親人)的「缺點」,觀察檢討別人的「不是」?時間久了,你可能會失去你自己喔!

所羅門(箴言):人口中所結的果子,必充滿肚腹。

如果你想指出別人的缺點,來彰顯自己的不一樣或想要影響別人的判斷,Lipson認為您可能是在浪費自己的生命?每個人都只能改變自己、改進自己的缺點,而非改變別人或改進別人的缺點!
智慧投資人很關注自己的投資缺失,不停止地修正改進;對於別人的投資缺失不必太過關注?我們不知道別人的決策基礎?主觀認定的「缺點」,也可能是個不正確的認知、甚至是個誤解。

不要浪費時間在「別人的缺點」上,這些都是我們無法改變的;至於我們「自己的缺點」,是不是花太少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