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M.Lipson 立普生企業投資管理(Enterprise Investment Management)

 


立普生觀點 (Lipson Perspective)第六頁


愛是投資法則之一,愛是力量,「愛」天下無敵。
謙卑面對資本市場的不確定性
愛因斯坦說他自己99%都是錯誤的,我們呢?你呢?
投資的重要事實:邪不勝正。
「我怎麼沒看見呀!」練習看出「事」「物」的內涵深意。
由用錢的方式,可以看出他()是否能控制自己的慾望。
台灣是很可愛的,相信自己,也相信台灣。
投資的第一類事實與第二類事實
生命的知與行
不要再鼓勵過度金融交易了,Trading取代Investing是「反因為果」啊!
金錢藏在智慧裡
(Money Within Wisdom)
經營的大敵是「盲目跟進」,投資也是。
深思商學教育的核心,勤與儉還是最重要的。
焦點不要放在「貧乏」上,學習把焦點放在「富足」上。
投資已由「量的分析」進入「質的分析」
資本市場可能對也可能錯
投資學的「秘密」法則
好顧問有三問:學問、提問、反問。
內在的成績單
思想的力量驚人,所以怎麼想很重要喔!
人們用語言驅動思想,所以「怎麼講」很重要喔!
失敗也是一種教育
多留一點時間給自己給家人,無價。
從「如何使用金錢」開始學習投資吧!
抱怨,只會得到更多引起抱怨的事。
智慧投資人有自己的價值系統
(The Value System)
值得的事,做就對了!(Not just thinking Do it)
心靈環保(節能),不要把自己的能量浪費在別人的身上。
對別人殘酷的人,對自己應該也很殘酷吧?
智慧投資人也是個收藏家
「讀書」是最好的投資
對別人不必期望太高,對自己可以期望高一點。
投資的「心靈面」
投資的「多少」?與「多久」?
投資學的投資(Investing)與交易
(Trading)
智慧投資人懂得「感謝的法則」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向上的人,提升的生命;向下的人,沈淪的生命。
喜歡你,喜歡你的聲音,喜歡你的歌。
愛自己,然後才能愛別人,也讓自己值得被愛。
 


 

Lipson.Thinking(s) 2009.70 (立普生這麼想)

愛是投資法則之一,愛是力量,「愛」天下無敵。

創辦EIM.Lipson(立普生企業投資管理)的核心主張,就是「愛的投資法則(Love Investing)」。愛的力量最大,其正面思考頻率也最高。想想如果你有不好的想法,最後體驗到這「不好」的是誰?將是你自己吧?你無法用你的思想傷害任何人,你只能用你的思想傷害你自己。如果你想的是愛的話,想想誰會蒙受其利呢?當然是你啊!你感受和發送的愛的頻率越大,你所充滿的力量也就越大。

C.Haanel(美國商業作家):愛是一種哲學、科學且是萬物永恆根本的原點。一切一切都無法逃離「愛的法則」,充滿愛的思想是天下無敵的。

愛的法則是一種投資哲學,它既不是投資觀念也不是投資方法,但它確實影響投資決策非常巨大。以愛為投資出發點,你不可能投機;因為你賺錢別人會賠錢,這違背了愛自己愛別人的邏輯思維!以愛為投資出發點,你會選擇真心喜歡的公司,受你尊敬的經營者,期盼公司獲利成長,一起分享利潤榮耀。

如果您把每個思考都用愛來圍繞,愛自己愛別人,愛所有事及愛所有物,您的生命就轉變了。

 

 

Lipson.Thinking(s) 2009.69 (立普生這麼想)

謙卑面對資本市場的不確定性

2009巴菲特在致股東的信上,坦承自己犯下重大投資錯誤。巴菲特指出,最蠢的是在國際油價接近空前新高的時候,Berkshire Hathaway 還大舉買進石油生產商Conoco Philips的股票,而完全沒預料到油價接下來竟跌得又深又猛,他在該項投資虧損至少38億美元了。
我們常講「無常」,資本市場的不確定性就是一種無常。影響市場的變數多到超乎想像,重要性的變異快速且變化無窮。有些變數是主動有些是被動;有些變數是顯性有些是隱性。資本市場的變動是投資人無法影響的,只能用心體會謙卑面對吧。謙卑不一定是屈服或順從,而是對無常的體會及承認。

巴菲特:我及孟格(Berkshire Hathaway副董事長)都不可能在幾年前就預測股市的漲跌。經濟現在是一片混亂,但這個結論並不能告訴我們股市會漲或跌。

大多數人誤解以為資本顧問有能力預測股市漲跌?也認為不能準確知道股市方向或股票價格的人沒資格擔任企業投資方面的顧問?
大多數投資專家(機構)確實有能力分析經濟環境、公司經營、資金動向等經濟或經營變數,但這些企業分析都不能告訴您股市的漲跌!投資人應該非常小心任何跟股市漲跌有關的報導(研究或意見或建議)喔!

立普生(Lipson)很誠實慎重地告訴您;天底下沒有任何人、任何機構有能力預測股市的漲跌!一個也沒有,騙子或許有能力吧?

 

 

Lipson.Thinking(s) 2009.68 (立普生這麼想)

愛因斯坦說他自己99%都是錯誤的,我們呢?你呢?

大家耳熟於愛迪生的99%努力,1%天才;另一個聰明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卻說,他有99%的錯誤,1%的正確。
哲學家蘇格拉底也肯定的指出,他唯一知道的就是,他什麼也不知道!
科學精神的核心就是「疑」,疑問並且思考「為什麼會這樣?」是探索自然或社會的重要態度。沒有求證之前,一切都是「假設(Hypothesis)」而已。有時兩造爭得面紅耳赤,其實只是假設不同而已。所以,重點是在求證過程,能被證明的才是適當的決策。假設可以很大膽,但求證得要非常小心喔!

愛因斯坦: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有99%可能是錯誤的。

智慧投資人知道他()們的投資決定有99%可能是錯誤的,這就是資本管理的「風險控制」的本質所在。如果您感覺您的投資決定都是對的?那這可是非常危險的錯誤認知喔!因為知道自己99%可能錯誤,所以決策時也99%想著「風險Risk」,而不是99%想著「獲利Profit」。
立普生(Lipson)認為:投資就是風險;風險就是投資的本質。無法確定自己的資本處於風險低安全高的狀況前,任何投資都是投機吧!

知道自己有99%是錯誤的,才能體會學無止境,知道得太少了。知道自己及別人的極限,比較能體貼及容許錯誤,不陷入自責或責人的惡性循環裡。

 

 

Lipson.Thinking(s) 2009.67 (立普生這麼想)

投資的重要事實:邪不勝正。

經濟學近百年的兩個重要法則:1.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2. 市場裡有隻看不見的手。任何商業行為或投資決策,只要偏離這兩個限制,後果都是非常嚴重的。
這兩個法則合而為一就是我們老祖先的「邪不勝正」這個道理,很多商業邪惡藏在「白吃的午餐裡」;很多商業正義靠「看不見的手」來導正修訂。

史豔文(雲州大儒俠):江湖險峻,邪不勝正。

商業對邪與正有其評定方式,如果自己得利但對別人不利就是邪;反之,你得利他()也得利就是正。我們常會以為企業就是利益追求,而忽略了企業追求利益也要以不傷害大家為前提。
事業(工作)是沒有貴賤之分的,但確實有正邪之別。
立普生(Lipson)不是說企業獲利不重要,但是如果是以損害別人利益為前提,這事業絕對不可能長時間存在的。

每個人經由不斷反省深思,邪正判斷都在自己的心裡面。任何人都不應該主觀評斷他人是正或邪,上蒼()自會安排評斷。投資鐵律是「邪必敗」,這是資本主義數百年來已被重覆驗證過的重要真理。

 

 

Lipson.Thinking(s) 2009.66 (立普生這麼想)

「我怎麼沒看見呀!」練習看出「事」「物」的內涵深意

科學家勞倫茲畢生研究動物行為,長時間仔細觀察記錄,發現很多動物的行為模式。事實上,自然界很多東西都是千百年來就存在的,只不過一般人都看不出其中的內涵深意。

勞倫茲(諾貝爾生物醫學獎得主):對科學家最大的恭維莫過於對他()說:哎呀,我怎麼沒看見呢?

立普生(Lipson)認為勞倫茲可以作投資學(公司分析)的導師,他那長時間觀察記錄的研究精神,可協助投資人發現很多公司的思考及行為模式。
多數人收集研讀大量公司資料與資訊,只有少數人能看出其中真義。
如果只看出那「看得到的表相」,因為只觀察較淺的部份,不容易建立自己的邏輯推理能力,也很容易被別人的意見所左右。
有時客戶會告訴我:他很喜歡這家公司想買它的股票?Lipson常會問他()們:您觀察這家公司多久了呢?企業研究是需要較長時間觀察記錄的,「一時之明」對投資而言,代價真的不小喔!

看見那看不見的是謂「明」,觀察公司or研讀報表or閱讀報導時,重點經常在那「字裡行間」(Between the lines)喔。

 

 

Lipson.Thinking(s) 2009.65 (立普生這麼想)

由用錢的方式,可以看出他()是否能控制自己的慾望。

花一塊錢就要發揮一塊錢的100%功效!
美國鉅富洛克菲勒年輕從商時,經營困難朝思暮想「發財」。當他看到報紙「發財秘笈」書籍廣告,急著到書店買了一本,迫不及待地打開書,只看到書中印有「勤儉」兩個大字,其餘內容空白。原本很生氣的他,越想越覺得有道理。
確實,要發財致富,除了「勤儉」外別無其他辦法啊!洛克菲勒恍然大悟,加倍努力也節省儲蓄,終究成為美國最大財團的創辦人。

猶太商業智慧:賺錢不難,用錢不易。

大家都知道猶太商人很會賺錢,少數人才知道他們也十分注重節儉。不管多麼富有,他們絕不會隨意揮霍錢財,也不會講究排場亂開支。
立普生(Lipson)認為「崇尚節儉、愛惜錢財」正是鉅富成功的重要秘密。
很會賺錢只做到一半,也要很會存錢才可能致富。
一個沒辦法控制自己的物質慾望,任意花錢的人,不可能成為好的投資人。
投資就是用錢的一種方式,受到太多慾望驅動,往往不容易客觀判斷理性決策。

看他()怎麼用錢就知道他()會怎麼投資了!投資是一種「資本運用」,在某個意義上,投資用錢有著相同的道理喔!

 

 

Lipson.Thinking(s) 2009.64 (立普生這麼想)

台灣是很可愛的,相信自己,也相信台灣。

沒有雙腿的運將蔡榮釗,發現客人將100萬現金留在車上。雖自己有債務卻沒佔為己有拿到警局報案。他說:100萬 不是我的,我分毫不取,我只是做應該做的事。
原能會主任郭福育,搭公車拾獲100萬,立即報警處理。失主認領時激動的說:現在設會竟有這種拾金不昧的人,讓我感動到哭。郭主任說:從沒想過要報酬,這真的沒什麼,不用報導啦!

孔子: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他們都是偉大而令人感動的台灣人,台灣真的是很可愛的地方,千萬不要嫌棄台灣!嫌台灣就是嫌母親、嫌自己!相信台灣就是相信大家、相信自己。
面對「金錢誘惑」時,最容易顯現一個人的本質,「不該得的分毫不取」,這是人性中最真實的偉大啊!
王品集團只有一條憲章:不能拿超過100元不該得的好處。王品主張不受賄也不行賄,不逃稅,這就是其企業的本質,令人尊敬的企業典範。

投資致富之道也是,不該得的分毫不取!這才是令人感動敬仰的投資家,不取「市場的錢」,只取「公司的錢」。您賺錢但別人賠錢,這不是賭場那是什麼呢?

 

 

Lipson.Thinking(s) 2009.63 (立普生這麼想)

投資的第一類事實與第二類事實

巴菲特的老師葛拉罕,在哥倫比亞大學開一門叫「股票評估(Common Stock Valuation」專題研討課程。他主張:股票只是擁有某家公司一小部份的權利,股市只是你的僕人而不是主人。由於股票價值評估的不確定性,投資人應該要有較大的安全邊際(Margin of Safety)(價格與價值的差距)

葛拉罕(B. Graham):公司的第一類事實是初始絕對的,第二類事實則是因為人們的想法而成為事實。假如有夠多人認為某公司值多少錢?那麼該公司股票價格就是多少錢?但這並不影響股票的內在價值(intrinsic value),也就是其第一類事實。

比較是評價的基點,透過比較兩家公司的差異,用心找出原因,這可以說是投資學的「公司分析」最有趣的部份。
葛拉罕認為,不只同業比較,甚至不同類型公司也可比較,理性解剖其價值的差異,從中可找出真正的「標竿企業(Benchmark)」。

第二類事實不一定是真相,很可惜的是,很多投資人(包括經營者)看到的是第二類事實、甚至是第三、第四類事實?拿這些事實來做企業分析及邏輯推理,經常得不到正確的結論!

 

 

Lipson.Thinking(s) 2009.62 (立普生這麼想)

生命的知與行

近幾年,企業興起「學習型組織」熱潮,優良企業紛紛興辦「企業大學」,有計劃的把企業文化灌注到員工的心靈裡。
企業大學不只是知識傳授與理念教學,對於員工的「行的修練」影響更是巨大喔。從「愛物」開始,修練員工愛惜物品;再至「造物」,修練員工品質貫徹及對產品服務的全意付出;最後是「愛人」,修練員工尊重別人體諒不同價值。

立普生(Lipson):學習應該包括知與行,知道做不到,只學一半;做到但不知道也是,知行合一是投資學習的最高境界啊!

投資管理是企業經營的一環,知與行是內化一體的。
沒有行無法真知,不知道真正道理也無法貫徹到底。
知與行都有很多面向,「動手去做」也是知的一種面向;
有時雖然不是自己去做,但透過激勵影響別人去做,也是行的一種面向。
生命最大的遺憾是「知而不行」或「行而不知」吧!
前者的生命沒有「作品」,後者的生命少了「靈魂」。

投資學是「做的學科」,知識只占1%,真正去做占99%
「做中學」最適合於投資學習,至於上課學習的時間,可能是一輩子吧?

 

 

Lipson.Thinking(s) 2009.61 (立普生這麼想)

不要再鼓勵過度金融交易了,Trading取代Investing是「反因為果」啊!

以往美國金融業占GDP4%,而2008年卻是GDP8%?金融本來應該是經濟體(個人或企業)的服務業,透過金融過度交易反而變成另一種製造業?
金融本來應該是個中介機構,引導資本流向優良企業();幾年來卻反客為主,鼓勵過度證券交易,為了增加市場流通性?為了分散系統風險?真的是這樣嗎?

P.Krugman(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金融證券化過程,貸款不再專屬於借方,可以繼續賣給其他人。這些金融高手其實只是騙子,藉由「廣泛分散風險,能使金融更穩健」這個謊言,金融業為害甚於為善。

立普生(Lipson)不反對Trading,也不反對金融證券化。
但是真的很反對「鼓勵過度金融交易」,反對倒因為果的金融環境。
印度每年的宗教活動都有「人踩死人」的悲劇發生,看了真的讓人非常心疼啊!問題當然不是出在宗教信仰?也不是因為人潮太多擁擠?只是寺廟的管理當局為什麼不記取教訓,規劃出一套安全管制人潮的機制呢?有這麼難嗎?

2008 Crash是天災還是人禍呢?過度交易的金融證券化(衍生性商品)就是會產生「人踩死人」的結果!「自由市場」的前提是「紀律交易」,安全的管制與市場干預是完全兩回事啊!

 

 

Lipson.Thinking(s) 2009.80 (立普生這麼想)

金錢藏在智慧裡(Money Within Wisdom)

立普生(Lipson)認為聖經裡所羅門的箴言,很適合當作企業顧問的執業規範。其中的「還聰明強如還銀子」正顯現出所羅門王的高智慧啊!
是的,智慧聰明比金子銀子還重要,真正優秀的企業經營者(或國家治理人)知道「金錢藏在智慧裡」。公司茁壯或國家富強都因為有智慧聰明的人,公司裡有智慧聰明的人愈多事業的未來也會愈好。

所羅門(箴言):得智慧勝似得金子,還聰明強如還銀子。

智慧是什麼呢?金錢很容易衡量,但智慧如何衡量呢?
甲比乙有錢與甲比乙有智慧,後者要如何得知呢?
智慧看不見摸不著,內藏而不外顯,我們如何得知誰有智慧,誰沒有智慧呢?
投資管理看重企業經營者智慧高低,但怎麼知道誰智慧高呢?誰智慧低呢?
Lipson
不知道這些命題的答案,這實在超越我的能力範圍啊!但是我有個實務經驗就是「時間」很重要,長時間用心觀察及體會「經營者的思想及行為」,是衡量其是否有智慧的方法之一。

智慧就是金錢,老子講「絕學無懼」,就是這個道理吧!「真知灼見」的價值絕對超越我們想像的。

 

 

Lipson.Thinking(s) 2009.79 (立普生這麼想)

經營的大敵是「盲目跟進」,投資也是。

美國波克夏(Berkshire Hathaway)一直是富國銀行(Wells Fargo)的最大股東,2009.Q1 富國財報獲利優異,再次證明巴菲特慧眼獨具。
巴菲特接受訪問時提到,除非你做了蠢事,不然銀行產業依然前景大好。
富國對大型問題資產避而遠之,拒絕選擇權指數等高風險業務,沒有未爆彈問題。

巴菲特:富國銀行走自己的路,不會因其他同業有什麼舉動就盲目跟進。當有銀行業說:「大家都這麼做,我為什麼不?」,顯然就是這些銀行身陷麻煩的癥結。

2008 Crash金融業幾乎從天堂跌落地獄,原本大型受敬重的金融機構成了過街老鼠?但這實在是個很大的偏見啊!富國銀行證明不是所有大型金融機構都是鼠輩,大海裡還是有「沒有裸泳的人」啊?
海嘯證實了投資銀行的經營型態非常有問題?
拿別人的錢投資冒險,賺錢大額分紅?不管這些人有多麼聰明、能力多麼強,立普生(Lipson)都高度質疑這種商業模式的正確性?

當你不知道該怎麼做時,跟隨別人確實是個簡單的方法。問題不在於不能跟進,問題在於不能盲目。如果自己沒有用心,同業做什麼就要跟進,企業經營的大敵就可能會跟著出現喔!

 

 

Lipson.Thinking(s) 2009.78 (立普生這麼想)

深思商學教育的核心,勤與儉還是最重要的。

台灣有「生意仔難生」的商場諺語,成功的商人困難度甚至高過拿商學博士。
商人或商學的本質是什麼?商者互通有無,流通交易(經濟資源的效率配置)是商學之道。商人正處於「資源分配」的關鍵角色,分派(Distribution)的效率與配置(Allocation)的效益,對經濟體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金錢正是經濟資源的流通代表,資本就是企業資源(Enterprise Resource),對待金錢的態度、使用金錢的方法,正是商人本色的重要彰顯。

立普生(Lipson):商學之道是致富之道,勤則小富,儉則大富。

一般人都知道商人以「賺錢為本」,而忽略了商人以「用錢為質」。善於賺錢也善於用錢才是商人的本質,「賺」與「用」實則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只會賺錢不會用錢or只會花錢不會賺錢,都不是真正的商道。
商學院有「商業智慧(Business Intelligence)」理論,以「賺錢」及「用錢」的能力來衡量商人智商的高低。用錢的能力就是投資學的「資本投入」,也就是投資人(機構)企業投資的績效表現。

商學教育的重要訓練是「金錢觀念」,沒有正確金錢觀念的商學學生是個失敗的教育,「儉」尤其是商學智商的核心。

 

 

Lipson.Thinking(s) 2009.77 (立普生這麼想)

焦點不要放在「貧乏」上,學習把焦點放在「富足」上。

不要想著你欠缺的,想想你已經擁有的。前者是貧乏後 者是富足,「人生不如意十之八」,這實在是焦點(Focus)的問題啊!
觀注在不如意的人、事上,人生就是不如意;轉個方向觀注在如意的人、事上,就是如意人生。前者看到周遭或自己的貧乏;後者看到自己及別人的富足。

J. Vitale (行銷專家):你可能把焦點放在你欠缺的事物、抱怨和難題上?你可以走上不同的方向,開始對每個讓你感覺美好的事物感恩。

聚焦在滿足就是富的生命;聚焦在匱乏就是貧的人生。
立普生(Lipson)有個執業小體驗:資金規模不在大小而在良劣!一般人誤以為大資本才能投資致富?這實在是個錯誤的觀念喔!如果沒有正確的投資觀念及方法,資本愈大只能確認其損失將愈慘重而已。不好的投資念頭就是聚焦在貧乏,看到自己沒買的股票大漲就急著追進,看到自己買的股票大跌,就抱怨這個怪罪那個?智慧投資人聚焦在富足上,親近優良企業及善良經營者,感恩於企業全體的努力奉獻及分享自己投資該得的利潤。

如果你的心還沒富起來,你是不可能投資致富的。心裡想著「貧乏思考」,投資行為就可能採取「貧乏方法」啊!

 

 

Lipson.Thinking(s) 2009.76 (立普生這麼想)

投資已由「量的分析」進入「質的分析」

我們是否已進入「生產過剩」的時代呢?美國三大車廠CEO都承認,多年來他們只知道「大量生產」,總以為生產的車子就能賣掉,他們陷入量的迷思而不自知?大量確實可降低單位成本,問題是這是「供給面」的想法,「需求面」是不是已經停滯了呢?原本企業以「成長」為常態,有沒有可能成長已變成非常態,穩定才是常態呢?

勝間和代(日本會計師):損益表看不出真正的損益,獲利的本質比數字還重要。

立普生(Lipson)一直憂心於投資人,只看重損益表(Income Statement)而忽視資產負債表(Balance Sheet),前者是獲利的「量」,後者才是獲利的「質」,或者應該說前者是「表相結果」,後者才是「本質原因」吧?
表相的事物比較容易吸引人,而事物的本質比較難理解。企業表相容易被操控,企業本質不是短時間可以改變的。
由於會計原則的採用不同,對遞延性資產的攤提認定不同,就可能產生不同的損益數字。投資人看重的盈餘數字,每股盈餘(EPS)只是一種「量的分析」;如果沒有搭配「質的分析」,其決策品質是非常脆弱的。

Off Balance Sheet(財報之外)就像是文章的字裡行間(Between the lines),數字的本質比數字的大小還重要。

 

 

Lipson.Thinking(s) 2009.75 (立普生這麼想)

資本市場可能對也可能錯

投資理論(效率市場)認為市場總是對的;投資實務(實證研究)確認為市場總是錯的?Bill Gates接受CNN專訪時談到,金融海嘯並不代表資本主義的結束,也不會引發大蕭條。企業投資意願並沒有大規模崩解,新技術、新能源將推動世界經濟向前進,美國經濟還是會愈來愈好。

B. Graham (投資學之父):市場先生是個喜怒無常的精神病患者,總會不時報出離了譜的股票價格,引誘投資人追高殺低。人們無法預期他何時發作,或提先獲知他會沮喪或歡欣的程度。

股票市場是對的,其運作有很深的道理在裡面?
股票市場是錯的,有個不正常的市場先生心情起伏?
有人認為應以「市場為師」,有人主張根本忽略市場的存在?
市場有時是對的,有時是錯的;有些人認為它對,另一些人認為它錯?

是非對錯不只是事實差異,也是詮釋的不同。投資人對於資本市場的對錯,採用不相同的評斷標準。資本市場只是個企業股權或債權的交易平台,市場報價只是某時間內市場參與者供給與需求的平衡點吧!

 

 

Lipson.Thinking(s) 2009.74 (立普生這麼想)

投資學的「秘密」法則

宇宙是有法則存在的,假如你從樓上跳下來,不論你是好人或壞人都會落到地面上,這就是重力法則。投資世界也是個小宇宙,吸引力法則(Law of Attraction)一樣公正無私不停地運作。

J. Vitale (哲學博士):現在你生活周遭的一切,包括你正在抱怨的事,都是你吸引來的。你可能追問:我可沒有吸引濫客戶?我可沒有吸引這債務?「是的」是你把他()們吸引來的,這正是最難瞭解的概念之一。然而,一旦你接受了它,你的生命就改變了。

由於你的主要思想,不斷地向宇宙傳遞訊號。那些不好的股票,確實是你自己吸引來的?那些投機論點、那些鼓勵短線進出的老師,確實是你自己吸引來的?那些不負責任的投資機構,也一樣是你吸引來的?
立普生(Lipson)知道,要我們徹底接受這觀念、這事實真的很困難。「我怎麼會去吸引壞公司的股票呢?」「我買的都是優良企業的股票,只是跌價太大?」一定有什麼人或什麼論點吸引你吧?他()進入了你的主要思想裡。

投資學的「秘密」是:您投資中所發生的一切,都是您自己吸引來的。它們被您心靈中所持有的影像吸引而來,它們就是您所想的、您所要的。

 

 

Lipson.Thinking(s) 2009.73 (立普生這麼想)

好顧問有三問:學問、提問、反問。

「問」是學習的開始也是終點,好導師善於對學生提問,由他()們的回答中可以瞭解其是否知其然?好導師更善於反問,訓練學生反思且深入問題的核心。
好顧問一定是個好導師!好顧問一定是個善於提問及反問的人,經由一連串地「問」開始,啟發客戶求知求真的學習。
一般人誤解了企業顧問(資本管理)的角色,總以為顧問應該給答案啊?怎麼反問起我們了呢?

所羅門(箴言):不可使慈愛及誠實離開你,要繫在你頭項上。

立普生(Lipson)執業時也喜歡問自己、問客戶這幾個問題:1) 你快樂嗎?因為如果投資活動讓你很不快樂、甚至造成很大痛苦?為什麼還要投資呢?這可是個很嚴肅的問題喔!2) 你除了是為位老闆(經理人)外,你是誰?你的存在價值是什麼?「賺錢機器?」「提款機?」3) 你相信誰嗎?你相信你自己嗎?你相信顧問嗎?你相信政府嗎? 4) 這是個和善的宇宙嗎?愛因斯坦喜歡問訪客這個問題,肯定答案的人與否定答案的人差異是很大的。

聖經31章的所羅門箴言,實在是擔任企業顧問的最佳執業宣言。如果您不能誠實面對客戶,如果您對客戶沒有慈愛,您不可能是位好的企業顧問。

 

 

Lipson.Thinking(s) 2009.72 (立普生這麼想)

內在的成績單

The Snowball研讀,巴菲特提到對其最尊敬父親的感謝,讓我們有深刻的感動體會。巴菲特父親(霍華)教導他,重視自己內在的成績單,這才是生命價值所在。至於那外在的成績單,被社會、被別人肯定,這經常是別人給你的,自己的生命不應該陷入別人的框架中。

巴菲特:影響人們行事的一大因素,在於他們拿的是一張內在成績單還是外在成績單。能安於內在成績單,對你有好處。

立普生(Lipson)認為這實在是巴菲特投資成功很重要的原因,他自己有張內在成績單,不管是對公司評價、對經營團隊認定、對投資組合表現,他都有他自己的評量標準。巴菲特告誡對那些由市場報價、分析師評估、經濟學家所給的「成績」,要非常小心面對。他()們打的分數,就是外在成績單。
巴菲特也提到,為什麼他後來不喜歡幫別人理財?就是由別人(客戶)來幫他的投資組合打分數,這嚴重違背他的內在成績單原則。

誰負責打分數很重要喔!打分數的人是您生命的主導者,智慧的投資人自己打自己的分數,讓別人幫您打分數,別人就成了您的主人了!他()說您好,您不一定好;他()說您不好,您也不一定不好喔!

 

 

Lipson.Thinking(s) 2009.71 (立普生這麼想)

思想的力量驚人,所以怎麼想很重要喔!

幾年前醫學界提唱「怎麼吃很重要」「怎麼睡很重要」,事實上對投資學而言,「怎麼想也很重要」喔!投資人可以說是天生的樂觀主義者,悲觀的人不可能金錢冒險。投資人也傾向正面思考,因為投資行為就是一種參與繁榮的商業活動。如果不是期盼企業有好發展好未來,絕不可能買進或持有該公司的股權或債權。

F.Wolf(美國物理學家):量子物理的發現是,沒有「心靈」的介入,宇宙就不可能能存在,其實所有被感動(或被創造)的一切都是心靈形塑的。

為什麼投資人的想法重要呢?如果你認為自己「無關緊要」,對這個世界沒有影響力?其實你這麼想正在形塑你及你周遭的世界。
你認為自己不好,宇宙就回應你的不好,吸引更多不好的人事物環繞著你。
智慧投資人認為自己每塊錢(資本)都很重要,持續投入及長期持有優良企業,認知自己對整體經濟社會貢獻的重要。
21
世紀已進入「創造型資本主義」或「自主性資本主義」,人們對資本有了不一樣的認知,投資人手上的良幣(good money)就是一股重要的商業力量。

想好的,吸引好的;想壞的,招惹壞的。牛頓的萬有引力,適用於地球上的自然環境,也適用於社會環境吧?

 


 

Lipson.Thinking(s) 2009.90 (立普生這麼想)

人們用語言驅動思想,所以「怎麼講」很重要喔!

有一種稱為NLP訓練,認為語言不僅是思想的表達,也能驅動思想的運作。
事實上,我們不只對他人言語,大多數時間也會對自己言語。不管是自言自語、禱告、暗示或提醒,一個人對自己講些什麼,對其思想甚至一生影響非常巨大。
缺乏自信的人,常常告訴自己是二流的;不值得受別人重視,沒資格擁有這個,不應該得到那個?這些都是不應該對自己講的話啊!

愛因斯坦:想像力就是一切,它是生命將發生之事的預覽。

除了限制自己不講負面、傷害自己的話,另一方面可以培養自己使用正確的語言,導引自己的思緒(感情或思考)往正面方向前進。
練習使用優美的句子,動人的辭彙。使用好的字句來表達,不管是對自己或對別人言語時,絕不讓不好的字句從口中流出。
告訴自己,您的投資對自己對家人對企業對社會對國家都很重要,good money的貢獻與good ideagood work的貢獻是一樣的。
英國文化有個傳統智慧:怎麼言語,他()就是什麼人!麻雀要變鳳凰,先從怎麼開口講話,怎麼使用正確的話語開始。

語言不只是表達,也是思考的引擎。不管對別人對自己,怎麼講?講什麼?什麼不講?如何「正確使用字句」甚至會影響您的生命品質喔!

 

 

Lipson.Thinking(s) 2009.89 (立普生這麼想)

失敗也是一種教育

巴菲特喜歡談他「投資失敗」的蠢事,還認為他的「無為之失」更勝於「有為之過」,也就是因為毫無作為(沒有投資),痛失很多很好的投資機會。他一直耿耿於懷沒有投資WalMartMcDonald’s 的持股太早賣掉,也後悔沒有買下更多的電視台。至於投資失敗的紡織廠、投資銀行、航空公司及製鞋廠,他也都能坦承面對真心檢討,誠實記取教訓。

杜威(美國教育家):失敗也是一種教育,學會什麼叫「思考」的人,不管它是成功或失敗,都能學到很多東西。

企業競爭鼓吹成功鄙視失敗,這也反應出典型的功利思維。事實上,失敗的價值可能與成功一樣高?失敗是企業或經營者最好的老師,失敗的歷史是事業經營史中最佳的教材。什麼不能做?什麼做了會有不好的結果?

有時候投資失敗,確能深入思考原因,反而能學到更多。在資本市場或投資領域裡,成功絕對是個最差勁的老師喔!

 

Lipson.Thinking(s) 2009.88 (立普生這麼想)

多留一點時間給自己給家人,無價。

2008 Crash讓原本異常忙碌的科技人被迫放長假,TSMC鼓勵員工正向思考,利用長假圓夢(旅行或進修),多給自己一點時間、也多給家人一點時間。
日劇「長假」裡的經典對白:倘若有一段時間做什麼都不順,就別再勉強自己去改變,試著休息一下,什麼都不做,就當作是老天爺給的長假吧!

王力宏(創作歌手):傾聽靈魂的聲音,只做自己相信的事。

台灣有些中小企業家(或電子工程師)經常是「日夜拼命工作」,2008剛好給他們一個停下來的機會,好好思考事業(或工作)的本質?
商業行為太強調ON(成功與前進),忽略了OFF(失敗與休息)。台灣的資本市場參與者太過於熱中交易了,那麼多的股市當日沖銷、那麼高的股票周轉率,都顯現他()們的思維只有ON沒有OFF
不是所有事情都是「愛拼才會贏」吧?有些事情是愈拼愈輸呢?
基本上投資是屬於「腦力活動」,多算者勝、善思者贏。

休假可以是圓夢計劃,休息才能走更遠的路。先停下來把斧頭磨利,別急著砍柴伐林,學習聽聽您內心靈魂的聲音吧!

 

 

Lipson.Thinking(s) 2009.87 (立普生這麼想)

從「如何使用金錢」開始學習投資吧!

致富學(Science of Getting Rich)經過百年來發展,隨著人性貪婪導致的2008金融災害,讓我們體認投資致富需要從心開始,心靈或思考對投資的影響實在太大了!有錢不一定富有,心靈還沒富裕,太多的財富反而是災難的開始?
為什麼大金額彩券得主,變得更窮而非更富?為什麼繼承大筆遺產的下一代,無法守住產業?是不是很值得我們深思呢?

王永慶:每分錢都必須花在對的地方,花得有意義,即使再多也值得投資。

「善用者處下」這是老子的重要商業智慧,真正的富人都非常珍惜每分錢,該用則用,絕不吝嗇;不該用則省,絕不浪費。
立普生(Lipson)也發現,善於儲蓄者也善於理財及投資,因為他()們有正確使用金錢的觀念及方法。由於瞭解金錢的珍貴及學會謹慎用錢,投資決定就會小心思慮再三;心裡沒有貪念,投資風險也跟著下降。
消費與投資都是一種金錢的使用,有著相互共通的原則。買東西的「物美價廉」「價格價值」觀念,也一樣適用於買房子或買股票。

您愛錢,錢才會愛您!您不尊重金錢,金錢也不會尊重您喔!

 

 

Lipson.Thinking(s) 2009.86 (立普生這麼想)

抱怨,只會得到更多引起抱怨的事。

我們經常習慣於抱怨,焦點也總是放在他人身上。然而,您自己呢?生命中的「自己」可能被你忽略了?抱怨是不是我們把「對象」反置了呢?你的意志、你的思想、你的生命焦點應該要擺對地方喔,您自己(You Self)才是生命的主體啊!
如果一定要抱怨的話,先別急著抱怨別人與別人的事,先抱怨自己與自己的事吧?先別要求別人,先要求自己吧!

B. Proctor(心靈導師):你有著非常棒的特質,你必定要去喜歡自己。我指的不是自負,而是一種對自己有益的尊重。當你愛自己,你自然就能夠愛他人。

投資人有可能也是花太多時間在「抱怨別人」甚至「批評別人」,這個自己以外的人,可能是企業經營者、可能是證券分析師、可能是投顧老師、政府官員或金融機構,甚至是配偶、家人、同學或同事?
我們可以深思:這些自己以外的人的任何言論或行為,是否都是您自己的贊同或支持才能成立的?()們怎麼講,如果你不信,也起不了作用,不是嗎?所以說,重點是投資人自己吧?您自己是怎麼想、怎麼做,才是問題的核心。

焦點也不一定要放在缺點上,當你把焦點放在欣賞感謝別人的優點時,你會發現更多值得欣賞感謝的事,抱怨的問題也會逐漸改善或消失喔!

 

 

Lipson.Thinking(s) 2009.85 (立普生這麼想)

智慧投資人有自己的價值系統(The Value System)

商業環境經常是價格導向(Price Orientation),為了資源交換目的,幾乎任何人事時地物都有「價錢」。這個值多少錢?那個訂價是什麼?連「人」都有一定的價碼?每小時值多少?一個人的年薪成為他的價格,甚至是身份象徵?
但是,這東西、這個人、這件事的價值是什麼?用心思考的人不多,也是真的很難評價,而且每個人的評定標準都不一樣。有人看重績效,有人重視創新,有人強調成本,更有人主張正直或公義。

立普生(Lipson):價格容易辨識,價值評斷就沒那麼容易。有自己價值系統的投資人,有他自己評價企業(Business Valuation)的原則及方法,這正是投資人成功的重要特質啊!

資本市場是個交易的平台,當然也是價格導向。很多人知道(在乎)股票的價格,很少人瞭解(研究)股票的價值。股票是企業股東權益的持分,企業的內在價值(Intrinsic Value)可能(大部份時間)趨近於市場價值(Market Price),也可能(有些時候)偏離報價很遠。投資學把價值與價格的差距視為「安全邊際」(Margin of Safety),就是投資獲利與風險的平衡貼水(溢價or折價)

投資人要有自己的價值系統,別人的系統對您的幫助很有限。下定決心花一輩子的時間,建立起自己的獨特的投資價值系統吧!

 

 

Lipson.Thinking(s) 2009.84 (立普生這麼想)

值得的事,做就對了!(Not just thinking Do it)

企管顧問常要參與「顧問會議」及撰寫「顧問報告」,會議有時是一對一,報告也常只有一頁(one page report)。雖然內容簡單扼要,但確是真實的投資管理重點記錄喔!因為太長篇大論的顧問報告效果不佳,經營者習慣於短時間閱讀,也就慢慢形成了Lipson Expression文章格式。有人戲稱這是立普生的五股文,題→起→承→轉→合 好像有點像呢?不過這實在是因為撰寫「一頁報告」時養成的習慣啦!

立普生(Lipson):就像是傳福音(good news)一樣,執行顧問業務時,習慣把一些經驗心得寫下來,也可以對「投資學」有興趣的學生、企業人士、經營者相互智慧分享。

巴菲特曾經很感概地對商學院學生說,很早以前有一次與孟格聚餐,席間有位年輕人向他請教股票生意。他花了五分鐘時間向其解釋:投資而不投機、要當公司分析師而非市場分析師等觀念。往後知道這位年輕人的投資事業非常成功,巴菲特覺得這五分鐘福音應該有些價值吧!投資的原理很簡單,就好像神學院的道理都在「十誡」裡,投資的難是在身體力行貫徹實踐啊!
巴菲特非常訝異於,聽進去的人只要講五分鐘就懂了,聽不進去的人講五年或者一輩子也沒有用呢!

對有些投資人而言,「做到」的困難何止千百倍於「知道」啊!

 

 

Lipson.Thinking(s) 2009.83 (立普生這麼想)

心靈環保(節能),不要把自己的能量浪費在別人的身上。

所謂自己的能量,可能是您的意志力、心力、思想力、靈性或潛意識,這些能量最好能100%專注在自己身心靈上,千萬別把這些重要的生命能量浪費在別人身體上或別人的事務上。
新世紀的環保節能觀念已經延伸至心靈層次,由物質資源(Material Resource)進化到心靈資源(Mind Resource)的能量節約。
每個人的生命都太寶貴了,以至於不能有一點點的浪費。不要在別人身上行使意志力,您的意志力只要專注在您自己生命、自己的人事時地物上面。

C. Haanel(美國企業家):想要獲得愛,就讓自己填滿愛,直到你成為愛的磁鐵。

巴菲特說他會生氣,但只給自己一秒鐘時間生氣。
立普生(Lipson)也練習只給自己一分鐘生氣、只能抱怨一分鐘、只能批評一分鐘 不要浪費自己的能量,心靈環保就是不在心上留太多或太久有毒物質,心靈節能就是不浪費自己能量在別人的事或物上。
心之為用大矣!心靈潔淨后,思慮會很清晰,生命也得以提升。

世上沒有一項資源會比您的生命更有價值,不要浪費自己的生命能量喔!

 

 

Lipson.Thinking(s) 2009.82 (立普生這麼想)

對別人殘酷的人,對自己應該也很殘酷吧?

不管他()是誰?我們都應該誠心對待。可能不認同別人的觀點,甚至厭惡痛恨別人的行為,但只能針對「事」而不是針對「人」!為什麼呢?
因為,這些惡人(小人或壞蛋)可能只是在某個領域做不對,其他領域卻是個很好的人呢?還有,你不喜歡的可能是你的主觀認定?也可能是誤解其意?再者,這些惡人的出現,是不是你也有些責任呢?最後,即便是大壞蛋,放下屠刀也能立地成佛,人都有魔鬼也有神明的本質啊!

松下幸之助:企業管理過去是溝通,現在是溝通,未來還是溝通。

智慧投資人知道市場很殘酷,知道資本市場是眾多參與者的「人性反應平台」。體會到對別人(其他市場參與者)殘酷,就是對自己的殘酷。
不管我們怎麼認定資本市場,踏著別人的痛苦前進的「投資致富」,立普生(Lipson)深信這種財富無法持續累積,這種金錢無法公義興邦。

老子的思想愈來愈受到企業重視,他的:善者,吾善待之;不善者,吾亦善待之。實在是經營者或投資人的最高生命境界啊!

 

 

Lipson.Thinking(s) 2009.81 (立普生這麼想)

智慧投資人也是個收藏家

財富累積也是一種用心珍惜收藏的過程,智慧投資人也具備愛物收藏家的某些特質。收藏家成功的三個過程:1) 追隨群眾,盲目追熱潮。2) 鎖定好藝術家,深入瞭解。3) 只取一瓢,精彩抱一。
投資家的養成過程與收藏家很相似,剛開始也是喜歡熱門股票知名企業,追隨市場潮流。然後,慢慢改為只鎖定好經營者或優良企業,深入瞭解及長時間用心觀察。最後,可能只投資一至三家自己精挑細選的公司投資。

吳炫三(台灣畫家):如果對藝術不狂熱,就不要搞藝術,你的每張畫都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

立普生(Lipson)建議資金規模不大的個人投資人,深思是否有哪一家公司您最喜歡?或者最瞭解?哪一位經營者您最欣賞?或者最相信?不管資本市場如何波動,您只要專心觀察研究這家公司(不要超過三家)就行了。時間久了,您就會慢慢體會出這家公司的真正價值所在,每當其價格(Price)與價值(Value)接近時,就可以逐步買進公司股票持有。

收藏的核心就是欣賞,「愛不釋手」正是投資者與投機客最大的差別。前者「愛物」後者「愛財」,心境完全不一樣喔!

 


 

Lipson.Thinking(s) 2009.100 (立普生這麼想)

「讀書」是最好的投資

什麼是我們最好的投資呢?可能不是股票不是房地產,而是教育是學習是讀書,可以說這是「投入最少產出最大的投資案」。圖書館、書店、網路、學校、讀書會才是投資人的黃金屋,讀書計劃應該是投資人的第一個投資計劃。
有紀律地大量閱讀、不停止地觀察學習,培養自己獨特的思考路徑(Thinking Paths),這才是投資報酬的最佳保證啊!

立普生(Lipson):書不能盡信,有些書不值一讀,有些書需要一讀再讀。

跟投資選擇一樣,那些書值得閱讀,投資人要很用心的篩選。
什麼人寫什麼書;什麼人看什麼書。讀書是一種思想深耕,對於作者的觀點讀者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斷,然後吸引內化成為自己的思想。

最好的投資是「讀書習慣」;最好的投資管理是「節儉美德」。

 

 

Lipson.Thinking(s) 2009.99 (立普生這麼想)

對別人不必期望太高,對自己可以期望高一點。

生命是要有盼望的,夢想更好更美的將來,是驅動投資的重要力量。期望是好的,如果是對自己的內在要求;期望可能是不好的,如果是針對別人的嚴格苛求。
世上很多苦的源頭都來自於「要求別人太高太多,要求自己太低太少」。

張忠謀(TSMC創辦人):我無法掌握誰買進台積電,但希望每一位股東都能長期持有。

智慧投資人知道不應該對別人(政府、市場、企業)期望太高,只期望自己的思考及自己的資本。前者不是自己所能控制的,把希望放在它們身上是不對的也不應該;後者才是自己真正能掌握的,應該要求嚴格且期待要很高。

生氣或憂慮都是因為「期望」與「實際」差距太大了?
如何縮小兩者的差距呢?降低期望是一個好方法;提升實際是另一個。

 

 

Lipson.Thinking(s) 2009.98 (立普生這麼想)

投資的「心靈面」

「財務行為學」及「投資心理學」就是研究投資人的投資心理及行為,分析其為什麼會選上這家公司?為什麼會買進或賣出股票?為什麼會以這種價位買賣?別人的投資行為對自己的投資決策產生什麼影響?

達賴喇嘛:當我們的思想改變時,肉體的感覺也會改變。你是你自己的主人,你的思想就能改變一切。

美國Obama總統提出Change激勵人民,而投資人的思想就是改變的基礎。如果不從投資的「心靈面」「思想面」改變起,其他投資技術、財務工程、科學商業都是表相,無法對投資人產生真實的改變。技術維乎一心,心改變術才精進。

從「鍊金術」改為「鍊心術」!從心開始,心靈改變了,想法及行為自然隨之改變。

 

 

Lipson.Thinking(s) 2009.97 (立普生這麼想)

投資的「多少」?與「多久」?

投資環境很強調時機(Timing),事實上時間(Time)也很重要。我們常說:時間是照妖鏡;時間考驗一切,投資學裡很多理論都證明這些古老觀念的正確。
有很多原本看不清楚、思不透徹的,只要時間拉長一點就能看得比較明瞭。
投資很多問題的本質都藏在「時間」裡,時間是企業經營一步一腳烙印出來的,不必多說什麼,時間就是最好的辯解喔!

愛因斯坦:複利威力比原子彈還大。

立普生(Lipson)也認為資本結構的關鍵不在「多少」而在「多久」,透過時間的複利效應,很少的金錢也能滾出很大的財富。
從另一個角度思考,如果你很用心且對企業有信心,有勇氣增加(不間斷地)持股,更可加速資本累積的威力。

投資多少與多久決定您是否能「投資致富」,信心如果不足不願多投資些?恆心不足將導致不願持有更久?

 

 

Lipson.Thinking(s) 2009.96 (立普生這麼想)

投資學的投資(Investing)與交易(Trading)

企業投資顧問有兩種,一種鼓勵交易,一種鼓勵投資。投機一直不是投資學的領域,但投資學裡確有套利、對沖、當沖等Trading研究,投資學的主體還是Investing。真實情況是,投資顧問鼓勵「交易」的人多,鼓勵「投資」的人少。這不一定是顧問的問題,也可能是客戶的問題吧?就好比什麼人看什麼節目一樣,有些節目的收視率這麼高,不能只怪媒體,觀眾的力量更大不是嗎?

立普生(Lipson):我的指導教授沈老師告訴我,只要我能勸阻企業經營者不要投機,我的顧問費就可賺到了。

台灣大多數企業(經營者)對股票投資仍然停留在Trading觀念裡,事業的冒險精神,交易的刺激相對於投資的無趣,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企業從事「股票交易」有二個很大的危險:1)影響經營者對本業的專注;2)可能動用公司的營運資金。而企業從事「股票投資」,如果能由本業專業知識(Domain)延伸轉投資,可使企業永續經營茁壯成長,且能加速企業資本累積。

賭股票會漲會跌,不是投機是什麼?
13點是賭博;賭油價漲跌是期貨;賭股票漲跌是投資?

 

 

Lipson.Thinking(s) 2009.95 (立普生這麼想)

智慧投資人懂得「感謝的法則」

感謝法則就像自然界力的定律,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永遠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如果你希望能得到想要的,你的心靈要先對上蒼(對神)表達感謝。這時延伸擴大而釋放能量,這力量會觸及你感謝的對象,而其反作用力也會即刻朝你而來,你想要的一切美好隨之而到。
聖經裡「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就是這個道理啊!

W. Wattles (The Science of Getting Rich作者):很多人幾乎做對了所有事,但是卻因為缺乏感謝而仍舊貧窮。

感謝法則一樣適用投資人,投資就是期望企業好事發生,而傳遞感謝心情更強化自己的投資信心。一個不知道感謝的投資人,絕對無法長期持有優良企業;而如果沒有這樣的意志力,就不可能透過企業投資方式致富。
懂得感謝的投資人,永遠專注好的企業,期盼經營者(團隊或員工)能不停止的努力精進成長,帶來更多美好的未來。

不是「得到了」才感謝上蒼,在「還沒得到時」就要不斷地感恩謝恩。
「感謝的法則」就是,您真心誠意感謝什麼,什麼就在您身邊。

 

Lipson.Thinking(s) 2009.94 (立普生這麼想)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看到美國銀行界的Fat Cat,想到台灣有位5A級央行總裁彭淮南。掌握國家9兆資產,住25年前的30多坪公寓,存款600多萬。我們的總裁紀律嚴明,拒絕任何誘惑。工友之子,沒有最高學歷的他,是台灣金融界的驕傲。彭總裁喜歡看書,全年無休對匯率管理非常認真,力主有紀律的自由化,2008 Crash更證明他的專業正確性。

彭淮南(央行總裁):自由化沒有錯,但是自由化要紀律化,沒有紀律的自由是不行的。像在高速公路上開車一樣,不遵守交通規則會闖禍的。

台灣的彭懷南與美國的巴菲特有點相似,兩人都生活非常簡樸,喜歡閱讀工作非常專注,對數字有獨特的敏感,對知識沒有偏見,痛恨金融投機行為。
當我們用心學習「巴菲特學」(Buffettlogy)的同時,台灣就有位一樣值得我們尊敬學習的彭懷南。他是台灣所有金融從業人員、商學金融學院學生的最佳榜樣。就是有不少像彭總裁這種的好人才,台灣才變得很不一樣啊!

相信科學、認真專注,才能堅持徹底;相信自己、心中有神,才能不受利誘。

 

 

Lipson.Thinking(s) 2009.93 (立普生這麼想)

向上的人,提升的生命;向下的人,沈淪的生命。

每個人都是人性、獸性、神性的結合體,如果人性偏向光源,心靈向上提升,神性就能充滿。如果人性偏向黑暗,心靈向下沈淪,獸性就會顯露。
一個靈魂純潔思想神聖的人,行為舉止自然口吐蓮花,讓人感到很輕鬆歡喜。
一個思想邪惡靈魂不淨的人,講的話看人的眼光,讓人感到緊張不舒服。

立普生(Lipson):向上或向下,就是一個人的「質」,他()真實的內質,這可不是外表、金錢、身份、地位,這些都是一個人的「量」。

向上的人與向下的人有個很重要的差異點,那就是「欲望」的認知與掌控能力。
對名對利的欲望是人性的一部份,欲望是好的,如果是期盼更良善更精進,砥礪自己奮進的動力;欲望是不好的,如果是苛求自我滿足,自私爭名奪利。
對自己內心欲望掌控能力強的人,屬於向上型人生;欲望掌控能力弱的人,屬於向下型人生。前者節制欲望,簡單樸實,降低私利提升公義;後者對欲求沒有節制,只求自己高興,很少考慮別人。

生命向上或向下,在自己內心的一念之間就能決定。親愛地投資人啊!除了努力「向錢」、「向前」,也要培養自己「向上」喔!

 

 

Lipson.Thinking(s) 2009.92 (立普生這麼想)

喜歡你,喜歡你的聲音,喜歡你的歌。

企管顧問阿呆喜歡聽歌,從教會詩班到卡拉OK,有歌聲的地方總讓人感受到生命的真實存在。長久以來一直困惑阿呆的是,為什麼有人的歌聲愈聽愈好聽愈動人?為什麼有人剛開始很好聽,但愈聽愈沒有味甚至有點厭聽?合唱團老師說,人的身體是個完美的樂器,人的歌聲是唯一能「人器合一」的音樂。

立普生(Lipson):歌聲,動人心弦的歌聲,不只是身體的共振,而是透過美麗的旋律,層層深入心靈的迴盪,甚至是天地人融合的天籟之音。

原來,唱歌的這個人非常重要。您喜歡(欣賞)的人,他()們的歌愈聽愈好聽。喜歡這個人,也喜歡這個人的聲音,也就喜歡這個人的歌聲,不喜歡的人的歌聲不耐聽?投資也是吧?不喜歡這個經營者,不可能真正喜歡這個人經營的公司。公司是人的集合,人是身心靈的結合。人,這個人,這個經營者,才是投資人評估這家公司的關鍵。
同樣的歌,不同人唱就是不一樣;同樣的公司,不同人經營也很不同。

生命真的很奇妙,到底是先喜歡你,才喜歡你的歌呢?還是先喜歡你的歌,才喜歡你呢?二者熟先熟後呢?二者一樣重要嗎?智慧的投資人啊!可以深入想想這個音樂命題喔!

 

 

Lipson.Thinking(s) 2009.91 (立普生這麼想)

愛自己,然後才能愛別人,也讓自己值得被愛。

生命的時間數列是有起點與終站的,時間拉長,你、我都只是面向「死亡」前進的生命體。「死亡學」讓我們體認到「從愛自己開始」是非常重要的修為,這是生命的起點,一切也由這個點往前進及再展開。
任何個人都必須也有責任「好好愛自己」,真心誠意地愛惜自己的身心靈,很多邪惡、很多不幸都是人們跳過這個生命起點所造成的。一個不愛自己身體的人,也是個會傷害別人身體的人;一個不守自己靈魂的人,也是個思想邪惡的人。

凱因斯(經濟學家):長期我們都死了!

有些人或許誤解以為:愛自己=自私+自利?事實上,愛自己=自愛+利己+利人,
真正愛自己的人能體會天地人合一的生命意義。
愛自己,讓愛滿溢,自然能愛別人、敬天地。真心愛自己,生命提昇,就能吸引周遭圍繞著深愛您的人。
EIM.Lipson(
立普生企業投資管理)提倡「愛的投資法」(Love Investing),就是主張以愛自己為起點。自愛的投資人啊!您的投資決策雖不中亦不遠;自愛的投資人啊!您的投資行為必能順應天地造福人間。

不愛自己,不可能有人愛您;不真正愛自己,您也不可能真正愛別人。